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史资料 > 三沈研究 >> 正文
沈尹默先生的书法精神
[来源: | 作者:沈勇 | 日期:2023-07-27 | 浏览 次]

沈尹默先生于1883年6月1日出生于汉阴,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学者、教育家、诗人、书法家,1971年6月1日逝世于上海虹口区海伦路504号,享年88岁。

说他是学者,他曾二度留学日本,在北平大学主讲唐诗,主编过《新青年》。说他是教育家,他当过北平大学的教授、校长,河北省教育厅厅长,中央文史馆副馆长。说他是诗人,他一生创作了近万首诗。《月夜》是其白话诗新诗的代表作。胡适称他的诗是:"几百年来哪有这样的好诗。”说他是书法家,他一生活了88岁,他从5岁读书,开始接触书法,12岁正式开始学习书法,可以说终其一生都在学习钻研书法,把毕生的精力都用在书法学习中,使他成为近现代书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沈尹默先生最有影响的是他的书法。他成为书法名家,是经历了长期艰苦岁月的磨砺,通过渐行渐悟而来的。他12岁开始学习书法,至47岁时才自觉腕下有力,近50岁时,才致力于行草,行成古劲秀逸的书风。其中蕴含了他在学习书法生涯中的许多酸甜苦辣。沈尹默先生回忆说,他在25岁遇到陈独秀之前,他书法学习上取法不高,由于启蒙老师崇拜黄自元的字,要他临习黄自元所临《九成宫醴泉铭》字帖。他遵师命,依样画葫芦,同时受到时下馆阁体的影响,致使沈尹默先生入手之初便沾染上了馆阁体末流的俗气,以至后来陈独秀见到他的字说,其诗可佳,字其俗在骨。对于一个学书法的人来讲,沈尹默先生听到陈独秀对他写字如此的评价,如同当头一棒,让他脊梁发汗。沈尹默先生第一次听到陈独秀对他的铁骨箴言后,他没有一蹶不振,没有气馁,而是振作精神,推倒重来。在书法学习中努力摒弃帖学,专意取法魏碑,甚至到了不应酬书件而专心魏体碑学。长年累月坚持学习魏碑书体,苦练悬肘悬腕长达19年的时间。于47岁时才感到腕下有力,终于彻底解决了手腕柔弱和书法内在缺少骨力的问题。

沈尹默先生的魏碑书体日渐走向成熟的时候,也正是清末康有为等在书坛上提倡碑学,贬低帖学的氛围中,沈尹默先生审时度势,认识到长期学习魏碑的不足,毅然决然的走向帖学的道路。与“尊碑卑唐”的书风潮流相反,选择了弃碑学帖不被世人看好的帖学之路,并在唐楷和行草书的学习中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从而奠定了沈尹默先生在书坛现代帖学上的开山地位。

沈尹默先生书法艺术逐步取得成效和被世人认可的时候,他此间在重庆先后举办过两次书展。第一次办书展还想听到有益的批评,想作为自己书法更进一步的帮助,其结果是寥寥无几,名声和利益纷至沓来。朋友们说那些名声和利益正是自己多年勤苦锤炼的报偿,自己认为深得知音之言。在那段时间里,就以为自己是一个了不起的书法家了。接着在1947年秋再一次举办书展,展出作品200余幅,都是自己觉得很满意的。如果说,之前参加讨论会和展览会有虚心请教的想法,那么这一次已经完全没有了。举办第二次书展的情形非常热烈,耳朵里都是赞美的声音。沈尹默先生在他的书学经历中说到:我的狂妄得到了最圆满的回应,夜静的时候,看着报纸上连篇的吹嘘,仿佛就有一位大师站在面前。现在想起来,自己的虚荣心竞然浅薄到不堪的地步!之后就有这么一天,看着报纸上对自己的临习北碑和溯源羲献再三的吹捧,猛然使自己惊醒了。私下暗想,如果长期沉迷在大师的赞誉声中将会毁灭自己。

沈尹默先生在书法临摹和创作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时,从来没有停歇临帖创作和对书法理论的学习研究,通过对传统书法理论的系统研究梳理、挖掘,对书法艺术的见解逐渐形成体系。他分别发表了《执笔五字法》《书法漫谈》《书法论》《二王书法管窥》《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等书法理论著作。沈尹默先生在听到很多人说他的行书是学的"二王"时,他在我的学书经历中说,世人说我行书是学“二王”出来的,大概是看见我临写过《兰亭序》的缘故。沈尹默先生认为,“二王”书法结体高古,临写也只能仿佛其七八,依意创作却是万难之事,二三分相似后便再不能精进了。所以我一早就放弃追踪“二王”。说我的书法宗“二王”是对我的赞谀之词。

沈尹默先生学习书法是自学成家的。小时候受过私塾老师教授学习《黄自元》帖,随后跟随家父学习《九成宫醴泉铭》,后来遇到陈独秀对他的批评,自此潜心学习研究书法,分别学习过魏碑、隶书、篆书,黄庭坚、米芾、智永、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陆柬之、李邕、徐浩、贺知章、孙过庭等,以及五代的杨凝式《韭花帖》《步虚词》,宋李建中《土母帖》,薛绍彭《杂书帖》,元代赵孟頫、鲜于枢诸名家墨迹,尤其对唐太宗《温泉铭》用力较深。因为他们都是二王嫡系,二王的书韵。因为二王的墨迹世间无传,只有通过学习这些名家墨迹,寻找二王的消息和笔法。通过勤学苦练,寻找规律,总结笔法、字法、章法,并著述了自己学习书法的心得论述文章。沈尹默先生学习书法虽然走过了一段弯路,最终达到了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从而打破了“自学书法等同于自杀”的学书观念。沈尹默先生晚年移居上海,多次向在上海负责的陈毅市长建议,与周恩来总理汇报重视书法的想法,并写信给毛主席,要重视书法的教育和组织工作。之后,他的建议得到陈毅市长和国家领导的重视,同意在上海成立书法篆刻研究会。在沈尹默先生的倡导组织下,在上海创办了书法学习班,亲自教授书法,撰写书法研究文章,书写各种字帖,以最大的覆盖面和最强有的号召力,倾心竭力地培养了几代书法家和千千万万的书法爱好者。

沈尹默先生一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有许多可歌可泣而感人的事迹,今例举以上事迹,让我们从中吸取智慧而受到启示。我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批评和赞扬。当书写的作品受到老师和同仁的批评时不要气馁,要冷静思考,老师和朋友说的话对不对,对自己有没有好处,如果对自己有帮助,下来变批评为动力,努力改正不足,扬起前进的风帆。当书法作品展出或获奖时,听到别人的赞誉不能盲目尊大,自以为是,把他作为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学习书法要量力而行,既不能取法乎下,也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盲目跟风。学习书法既要学习临帖创作,更重要的是还要学习文化和研读书法理论。临帖创作是基础,是实践,是操作,通过临帖创作可以总结规律,形成经验体会。学习书法理论,是学习前人名家的书写经验,通过学习前人的书法理论来指导自己的书法实践,由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践,循环往复,不断进取,不断感悟升华。学习书法有两种境界,一种是独善其身,一种是兼济天下。我们学习书法其一是修养身心,丰富文化生活,能读帖、临帖、会创作,提高自己的书法欣赏和鉴别水平。学习书法的第二种境界,就是在完善自我取得书法成果而有社会担当责任,面向社会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把书法事业做大做强,奉献于社会的书法人生。

沈尹默先生的书法精神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楷模。在“三沈”纪念馆的展厅里有一块牌子上雕刻了几行醒目的大字,是沈尹默先生学习书法的体会。他是这样说的:“学习书法首先学习做人,书法技巧固然要下功夫钻研,文学艺术的陶冶也不可少,但道德、品德的修养更为重要。”第二段文字是:“现代书法,要开朗、活跃、生动,我们要比前人写得好,书法要具有前人的法度,时代的精神,个人的特色。”沈尹默先生语重心长的告诫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学习书法,已经讲的明白清楚了,只需要我们谨遵师命,身体力行!

(此文为沈勇2022年6月10日在汉阴县纪念沈尹默先生诞辰139周年书法研学活动上的发言,有删减)

(作者系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原主任)


中国·汉阴 版权所有:政协汉阴委员会办公室 陕ICP备05010055号
地址:汉阴县城关镇和平街 电话:0915-5212601 投稿邮箱:251783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