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文史资料 > 文史重点县 >> 正文
《委员文化》首刊(2008第1期 总第1期)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汉阴政协 | 日期:2009-09-08 | 浏览 次]
委 员 文 化


汉阴县政协文化研究期刊
刊名题写  戴自中
委员文化编辑委员会
主  任:陈绪伟
副主任:吴大秀    张德军    廖灵君
委  员:谭文义    沈兰康    屈运平    郭道宝
沈桂平    熊  兵    罗  敏    锁成吉
余昌华    唐正安    陈世宁    唐志惠
王敬群    陈兴全    杨兴无    吴立群
王德余    郭宝宏    马文艳
编辑部主任:屈运平
副  主  任:张代宽   徐  军
编      辑:巫其祥   王敬群   张利宝
孙远友   张  春   黄仁洪
景永康   万本辉   康厚林
吴大印   沈晓红   侯云萍
韩  丹   张海燕   
版式设计:  屈运平   张代宽
打    印:韩  丹   张海燕
校    对:康厚林   沈晓红
总    校:张  春
出    品:《委员文化》编辑部
联 系 人:侯云萍
电    话:0915―5212601
地    址:汉阴县政协二楼202室
E―mail:hyxj-0915@163.com
刊    号:陕新出内印字第(5168)号
印    刷:安康文化印务公司
2008第1期(创刊号)  总第1期


目   录


序……………………………………………………… ……陈绪伟

三沈论坛

自述………………………………………………………… 沈尹默
沈兼士的治学思想………………………………………… 周祖谟
“五四”前后的沈士远…………………………………… 姚荣文
对人生的纯真哀愁…………………………………戴承元 杨明贵
“三沈”昆仲努力的方向,就是发族文化复兴的方向
…………………………………………………赵为民
弘扬三沈文化 提升汉阴精神…………………………… 陈绪伟


一路歌唱

致 政 协 委 员……………………………………………陈绪伟
啊,汉阴(歌词)……………………………………  …孙远友
汉江•我的母亲河(朗诵诗)……………………………孙远友
站着的老师(散文诗)……………………………………方衍春
金秋之歌……………………………………………………张利宝
赶路…………………………………………………………陈汉元
建设者的青春………………………………………………吴立群
奉献…………………………………………………………刘安琪
城市风景线…………………………………………………刘安琪
清平乐………………………………………………………戴辉旭
山泉水………………………………………………………黄仁洪
天净沙………………………………………………………王德余
展示乡镇特色 共创未来辉煌
――汉阴十八乡镇随笔 ……………………………屈运平
夸汉阴………………………………………………………张代宽

墨意挥洒

心灵之声

江城水中月……………………………………………………陈绪伟
瑞雪迎春………………………………………………………戴辉旭
冬天的白桦……………………………………………………黄仁洪
简单是一种方法………………………………………………邹  毅
三月,我在田野上缓缓走……………………………………谭文义
拥 抱 夏 天………………………………………………… 侯云萍
品读人生………………………………………………………曾家毅
文明心语………………………………………………………罗  敏
《大刀》熠熠生辉 民族精神永存
――电视剧《大刀》观后……………………………张代宽

方寸靓影


地域风情

亮丽文峰塔……………………………………………………陈绪伟
月光下的山村…………………………………………………陈绪伟
上龙冈…………………………………………………………戴辉旭
清晨随感………………………………………………………戴辉旭
故乡泥土里的珍珠――乡音…………………………………巫其祥

乡土故事

茨沟竹林………………………………………………………陈绪伟
穷汉张大牛……………………………………………………戴辉旭
桩老二…………………………………………………………陈绪伟
角色的换位……………………………………………………戴辉旭
情觞(小小说)………………………………………………李泉森

委员风采

从“小作坊”到大舞台
――记优秀农民企业家、市政协委员徐荣春…………黄仁洪
以笔为犁 耕作不息
――我写作生涯的苦辣酸甜……………………………巫其祥

传闻逸事

两合崖观音阁记………………………………………………蒋孝琬
红毛野人的传说………………………………………………殷少卿
铁瓦殿后山崖有铁锚…………………………………………殷少卿
菩萨泉的来由…………………………………………………蒋孝琬



《委员文化》序言

带着淡淡的墨香,伴随着春的脚步,《委员文化》创刊号在全体创编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终于面世了!
和知名经典文化刊物相比,这份刊物或许显得微不足道,甚至是有些幼稚,但对县政协而言,它的出刊,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体现了委员们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发挥优势群策群力推动全县文化大繁荣的信心和决心!
得益于灵山秀水之孕育,汉阴人自古尊圣重文,由此造就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远有抱瓮之乡之美誉,近有三沈故里之盛名,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狠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积极创建文化强县,通过深入发掘、打造“三沈”文化品牌,积极组织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汉阴县文化事业发展蒸蒸日上,文化之乡声名远扬,有力地提升了汉阴形象,丰富了群众精神生活,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薪火相传兴文化,继往开来谱华章。党的十七大旗帜鲜明地发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伟大号召,县委十三届六次全会也明确提出了申报全国“书法之乡”的目标,汉阴的文化事业面临着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面对新形势,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创汉阴文化事业的新局面,这是全县社会各界,特别是文化界应该深思的重大课题。政协委员人才荟萃,文化艺术精英汇聚,在发展文化事业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应该,也必须为全县文化事业发展做出应有努力,为此,我们把2008年确定为“文化建设年”, 计划以政协为平台,以各类文化团体为载体,广泛发动、引导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学、戏曲、书法、摄影等文化活动,并确定以“营造文化氛围,弘扬人文精神”为宗旨,融思想性、观赏性、知识性、可读性、资料性为一体,创办《委员文化》,冀此为我县文化建设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为全县文化大繁荣推波助澜,同时也在拓展政协履职范围上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因为时间和水平的关系,《委员文化》创刊号难免存在一些不足,在此衷心地希望各界读者不吝赐教,帮助我们把这份刊物办得更好,使之真正成为委员相互交流的文化平台、政协对外宣传的窗口、活跃全县文化艺术的园地和推动全县文化繁荣的重要载体。我也相信,在大家的支持下,这份刊物必定越办越好,汉阴的文化事业也必将在全县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这份刊物从提出构想到创刊号问世,得到了全县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市、县领导先后题词以示支持,委员们发挥个人特长,积极创作,踊跃投稿,编辑人员认真策划,精心组稿,为刊物顺利出刊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谨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刊物创编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自  述

沈尹默

我是浙江省无兴县竹墩村人,但我出生在陕西兴安府属之汉阴厅(一八八三年),一直到二十四岁才离开陕西,回到故乡来了,住了三年。
我的曾祖父玉池公是前清副贡生,终身清苦,课徒为生,冬夏一床席,无钱置书,常手抄经籍,授子侄辈诵习,幼年犹得见其所写小楷尔雅。祖父拣泉公是前清解元,潘世恩、何凌汉的门生,在北京时,常为潘代笔。他的诗思敏捷,酒酣辄手不停挥,顷刻成章,书法颜、董,有求之者必应,毫不吝惜,后随左宗棠到陕西,即未他往,曾任汉中府属之定远厅同知,有遗墨赏桂长篇古诗在城外正教寺壁上。后来我父 斋公亦官定远,前后连任十年。我十五岁时,已略知书字,因命我将祖父题壁诗钩摹一通藏之。父亲亦喜吟咏,但矜慎不苟作,书字参合欧、赵,中年喜北碑,为人书字,稍不称意,必改为之。公余时读两汉书,尤爱范史。我幼年在家塾读书,父亲虽忙于公事,但于无形中受到薰育。定远原是僻邑,而官廨后园依城为墙,内有池亭花木,登高远望,则山野在目,河流湍急有声,境实静寂。每当题余,即往游览,徘徊不能去。春秋佳日,别无朋好可与往还,只同兄弟姊妹聚集,学作韵语,篇成呈请父亲,为评定甲乙。山居生活,印象至深,几乎规定了我一生的性格。直至二十一岁,父亲见背,始离山城返居长安,不久,即赴日本留学,未及一年,以旅费不继,归国,遂奉母回吴兴。偶有所作,被同乡俞寰澄看到,游扬于盐商周湘,蒋孟频之前,遂被延聘至杭州,为作文字。因早岁僻居陕南,既无良师,可以请益,且以远处外省,又不能回故里应科举考试,以资摩练,入学校肄业,更不可能。所以新旧学问,皆无根底,只以自己兴趣所在是诗词与书法,因而不断暗中摸索。偶遇有人谈诗论字,即从旁注意听取,归而参之旧说,加以思考,信合于理,然后敢从其言,至今学习,犹循着这一途径。
我五岁上学,发蒙的李老师是一位年过七十的不第秀才,他却爱好诗歌,时常喜欢念几遍千家诗中的名句,如“将谓偷闲学少年”之类给我们听。记得有一次要我作一首菊花诗,你想,让一个才会了几句“人之初”的顽童咏菊,是不是在开玩笑吗?结果,老师替我作了一首了事。后来另请了一位湖南宁乡吴老夫子。这位老夫子自己虽然不作诗,但教我们读古诗源、蘅塘退士所选的唐诗三百首,我觉得很好。这位先生教人很严厉。我自小就没有记忆力,十四岁那一年,因为背不过书,急得生了病,在家中修养了一个时期,颇感到轻松自在。于是乎一连读了几遍红楼梦。又看了一些小仓山房的著作,以及李、杜、韩、白诸唐人的诗选,其中尤其喜读香山的作品,这样,就引起了对于诗歌浓厚的兴趣。后来就觉得袁子才不十分高明,就把他搁置不观。红楼梦却一直是我当时处世接物的指导。五四时代,有人嘲笑我为“红老之学”,就是因为我时常要引用这两部书的缘故。到了北京后,对于老杜、义山、牧之等人的集子,认真地研习了一下,宋人诗。山谷、后山是后来才读懂的。开始只爱好陈简斋诗,放翁所作,不尽爱好,诚斋集却以为是非仔细阅读一过不可。我最不能领会的要算是梅宛陵的,它太声希味淡了。也许再过几年去读,会懂得一星半点吧。我最爱南唐后主及冯、欧、二晏、山谷、简斋诸人的小令,慢词本不甚注意。直至六十以后,才学会作四声长调。柳、秦、苏、辛,皆所欢喜。至于山中白云词则与剑南诗等视之。曲子也写过,亦止写过一些小令,没有继续去用功。
五四前后,曾作过许多白话诗,只是尝试而已,毫无成绩可言。前期所作,阿英同志为搜集抄成一册见赠。后期在一九二一年左右,旅居日本西京时所作,未曾发表过,抗日战争时,悉数遗失了。
旧体诗稿存荚中者尚有数百篇,前后印行者只其中之一部分。 
                                                 一九五七年四月四日


沈兼士的治学思想

周祖谟

1921年沈兼士先生主持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即着手推动学术的革新,(兼士)先生曾经这样讲:“溯民国二十年间(指1911―1936),北京大学之于研究国学,风气凡三变;其始承清季余习,崇尚故辞;三四年后,则倡丰卜学;十年之际,渐渍于科学,乎进而用实证方法矣。以为向来文士尽信书之弊当有以矫之,故研究所国学门于古代研究,则提倡考古学,注意古器物之采集,于近代研究,则侧重公家档案及民间风俗。持此纵横两界之大宗新材料,以佐证书籍之研究,为学者辟一新途径。”
沈兼士先生为学的根本精神可以概括为两方面:其一是不专信书本,而重实证,其二是今古相参验,综合比较。其方术,则纵横兼顾。纵即探本溯源,横即取资现代。因此,他在史学上提倡考古,建立考古学,取之物以考评古史;同时又从事近代档案的整理工作,建立历史档案学,并提倡考察各地风俗,建立民俗学,以补正书籍之不备。在语言学上,他提出要探求语源,做语根的研究,建立语源学;同时又主张调查现代方言,建立方言学。凡此种种,都表现出一种新的观点,新的精神,旧有的学术在原来的基础上也增加了新的活力,开始出现新的进展。       
  

 “五四”前后的沈士远
                           
姚荣文

20世纪初期的杭州,革命党人十分活跃,革新空气极为浓烈。浙高为省内最高学府,风气开通,名师云集。国文主讲沈士远先生等,都是积极倡言推翻清廷的激进党,他们的民主意识,对在此读书的青年陈布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陈布雷常到沈士远先生处借阅禁书,感受到用新文体写出来的政论文章所具有的那种激动人心的力度,这对他后来能成为民国第一流的政论家,是一个极大的鞭策与推动力量。沈士远先生十分欣赏这个得意门生,对陈布雷的评价是:“已接受并信仰中山之歌名思想,又能以文字表达其革命意志。”
1917年,沈士远被聘至北京大学任教。“五四”运动爆发后,北京各校教职员也各自组织起来了,学生自更不必说。北大成立了教职员会,并发起组织了北京中等以上学校教职员会联合会,推康宝忠做主席,马叙伦做书记。后因康病逝,马叙伦改任主席,沈士远任书记,直接参与领导了这场伟大的爱国运动。
1921年春夏,北京又爆发了旨在发展教育事业,争取教职员生存权利的反对北洋政府黑暗统治的索薪斗争。参加的学校有北京大学等八所高等院校,各校选派3名代表组成“北京国立专门以上各校教职员联席会议”,并举行了游行、请愿活动。在经过多次与教育部索欠不得结果的情况下,6月3日,各校教师学生千余人到国务院请愿,李大钊参加了这次请愿活动,遭到军警的殴打。“北大校长蒋梦麟受伤不能行动,法专校长王家驹、北大教授马叙伦、沈士远头破额裂,血流被体,生命危在旦夕,李大钊昏迷倒地,不省人事”。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八校长达4个多月的索薪和为争取教育经费的斗争终于以教育界获得胜利而结束。
党史上有“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之说。信仰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沈士远时任庶务部主任,与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陈独秀、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是同事,他从思想上同情这些革命者并尽力提供帮助。1920年1月的一个傍晚,时在教育部供职的马叙伦得到军阀政府要在当夜逮捕陈独秀的消息。因情况紧急,当面去通知陈独秀已来不及。为避开监视,他机智地打电话给住在陈独秀附近的沈士远教授,叫沈转告,但在电话中又不能道出陈独秀的名字,便说:“告前文科学长速离叔雅所。”陈独秀得此报告,遂连夜躲避。翌日晨,在李大钊伴同下,陈独秀化装乘骡车离开北京,在路上又商定了建党之事。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不幸被张作霖队伍逮捕。是日正值清明,周作人、钱玄同、沈尹默等相约在海淀春游,并借宿于沈士远家;李葆华等“孔德的学生也往那里找他们的旧同学”,亦一同前往。次日,才在报上看到李大钊被捕的消息,只得将李葆华继续隐匿城外。后由沈尹默设法,化名为杨震,送往日本留学。              

对人生的纯真哀愁

――试论沈尹默《秋明词》中生命意识的蕴含
安康学院中文系   戴承元 杨明贵

在现代文坛上,沈尹默作为诗人的身份,是通过他在旧体诗和白话新诗方面的创作而获得的。作为新诗的拓荒者,沈尹默虽曾作了一些以意象取胜、极富古典意味,且被当时的新诗批评者广泛赞赏的白话新诗,但沈尹默在根本上始终传统学范畴中的诗人。
沈尹默在旧体诗词方面的功力和天赋,使其旧体诗词,无论是风格、意境、还是立意、立象,在五四一代的文人集团中,都是广受称赞的。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夏承焘读罢《秋明长短句》后,复函予沈尹默云:“高揖冯、欧,俯视周、吴。”沈兆奎读《秋明长短句》后云:“尊作词不犯诗,诗不犯词,一手两笔,足见功力之深。且学珠玉而支其晦,清隽之气,乃与六一为近。”上述评论充分说明,沈尹默近代以来词史上作为大家的地位,是不是置疑的。
我们今天如何客观地分析前人对沈尹默词作的评价,如何厘清沈尹默词风的继承与演变?这是一个涉及面非常繁杂的问题,不通过一番艰难梳理和论证,是难以作出回答的。本文选择了一个很小的窗口,在沈尹默《自述》中提到词家里选出几位,然后围绕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在他们之间展开有限的比较,以期窥探沈尹默词作的继承与个性。
在跨越时空的古今几位词家的比较中,笔者以生命意识的蕴含作为比较的内容。在笔者看来,词的抒情机制相比于诗而言,更具有即时性、现实性和自我性,在古代的抒情体裁中,词更易于也更便于承载真实、强烈的生命意识。何谓生命意识?笔者将其理解为书写者对现实人生的一种态度。我们就将沈尹默《秋明词》中的《浣溪沙》词和冯延巳、晏殊、欧阳修的《浣溪沙》词作一比较。
试看《秋明词》中的三首《浣溪沙》:
春恨年时没处寻,一春情比一春深。开帘独坐怕春阴。
醒醉两般无好计,等闲消息待青禽。寒香数点故人心。
梦断楼台望转深,一春烟锁到而今。檐前依约堕青禽。
飞过画帘留不住,扬花漂泊总无心。伤春人却在帘阴。
黯淡情怀与酒宜,细风吹雨一丝丝。落红庭院燕来时。
深恨远情都是梦,野花芳草自成痴。人生何事数心期。
且看冯延巳的一首《浣溪沙》:
    春到青门柳色黄,一梢红杏出低墙。莺窗人起未梳妆。
    绣帐已阑离别梦,玉炉空袅寂寥香。闺中红日奈何长。
再看冯延巳的一首《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云,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最后看欧阳修的一首《浣溪沙》: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樽前!
 在生命意识方面,笔者认为冯延巳对人生有执著的精神,晏殊对人生有理性的观照,欧阳修对人生有玩赏的意兴那么,沈尹默词中生命意识的特征又是什么呢?叶庆炳说:“沈尹默词风清俊逼人,与欧阳修为最近。”叶庆炳认为,沈尹默词中,遣词、造境虽有类似晏、冯之处,然而整体词风,最近六一。
将管笔者所选的沈尹默的几首《浣溪沙》跟冯延巳、晏殊、欧阳修三人的同名词牌的词作进行比较,我们会很快产生一种看法,即叶庆柄先生的评论似可斟酌。沈尹默的这几首《涣溪沙》,无论是意象,还是境界,都不同于欧阳修。沈尹默在这几首词中,偏重于表现一种季节性的伤感和莫名的人生悲苦,而欧阳修的词作则充溢着对人生之悲苦的一种承担及豪宕的意兴。
同时,沈尹默的几首《涣溪沙》,无论是意象的选用和意境的创设,还是色彩的渲染和语气的把握,都明显地透露出了一条信息:因为自己精神和心理感受中的强烈共鸣,沈尹默对冯延巳、晏殊二人极喜爱、极佩服的,或者就是一种热情的崇拜。这种仿佛终于觅得人生知音、终于有了关于自我情感乱象的最恰切的描述的阅读情感,使得沈尹默不禁将冯、晏二人当成了自己写作的榜样。也正是由于如此,沈尹默在创作中对冯、晏二人的借鉴,也就成了自然的事。当然,对于沈尹默来说,这种有意的借鉴也许是其在自我成熟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步骤。由于将热情倾注了在对冯、晏二人的追慕之上,因而,同是《浣溪沙》,沈尹默的词作除了伤感的色彩和悲苦的调式外,却来不及在其中填充更多的东西,如冯延巳那新鲜而永恒的人生之苦,晏殊那在残破中看到圆满的哲理意味,欧阳修那经历人生风雨后醉人的诗意。如果要推究原因,大概可以作这样的一种解释:沈尹默作为一个极具传统诗人气质的现代文人,虽有敏锐的诗性意识和深厚的词学功底,但他毕竟只是乱世中的一介书生,他不具有位高权重的冯、晏、欧三人的那种复杂的人生经历,也不可能形成冯、晏、欧三人在经历宦海风浪的磨难后所体悟到的人生境界。因此,沈尹默的《浣溪沙》,跟冯、晏、欧三人相比,在整体意境和情感色彩方面,都显出了澄澈和单纯的特点。除了源自本心的对人生、对青春的深切哀愁和迷离的困惑外,我们很难体味到那种置身于人生苦境中的“奈我如何”潇洒和“虽苦犹乐”的感发。
虽然相比于冯、晏二人的同名词牌的词作,沈尹默更多表现出来的是在造境、立意、立象、涂色、用韵方面对冯、晏二人的有意借鉴抑或模仿,但沈尹默的词作在生命意识上同样也具有一种强烈而鲜活的特征。沈尹默在属于自己的意境和形式里~,最大限度的将根源自本心的那种哀愁,将生命所特有的那种敏感、纤弱,因孤独而生的苦闷和焦灼的自我追问,都作了生动的描述和深切的倾诉。如“春恨年时没处寻,一春情比一春深”写愁闷层层挤压之深之重,几近无从解脱;又如“飞过画帘留不住,杨花漂泊总无心”,赋予杨花以人的情味,杨花无所牵挂的自由之态,暗示了留恋美好事物而不可得的怅恨;而“深恨远情都是梦,野花芳草自成痴”,已经没有了那种尖锐的痛感和深沉的怅恨,却在一种豁达的陈述中,暗暗地注入了一种幻灭的色彩。
其实,对人生的纯真的哀愁,是浸润在沈尹默《秋明词》种的生命意识的主色调。除了像《浣溪沙》这样,以密集排列的伤春意象,来承载自己的人生哀愁之外,在沈尹默的《秋明词》种,以“悲秋”意象也有不少。在荒败、凋零的秋景所特有的那种萧瑟寂寥的气氛中,作者抒发的仍然是对人生的哀愁。这种哀愁中,包含着灵魂孤独的凄怆,时光易逝的怅恨,人生为何的迷惘。
在沈尹默《秋明词》中,与意象选择的繁复性相伴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意象表意的单一性。我们可以发现,在意象选取方面以春、秋二季为主的《秋明词》中,无论是烟雨凄迷的残春,还是不堪一击的寒秋,都附上了哀愁的色彩。沈尹默笔下的哀愁,是纯真的,被涂上了一层属于生命的本来颜色。这些哀愁没有虚假的成分,没有做作之态,他来自于自我认识方面的迷茫,来自于对未来的一种不确定的预感,来自于年轻的灵魂在灵肉冲突中苦恼,来自于旧礼教束缚下青春不得自由的痛苦,来自于弱国子民的身份所带来的自卑和愤急,来自于有感国运阽危的愁思。对人生的这种哀愁,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对人生的这种哀愁,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青年普遍的心路历程。对人生的这种纯真的哀愁,是沈尹默的哀愁,也是人性深处能够被普遍唤醒的哀愁。
  在现代白话语境已经塑了美感和诗意的新的存在的方式的书写背景下,沈尹默坚持用古典的形式表达自我生命体验的文学实践,丰富了现代文学的色彩。沈尹默在《秋明词》中所抒发的对人生的形色各异的哀愁,在体现了自我独特生命意识的同时,也隐约地透露出了那个时代的审美精神中普遍存在的色彩。
                                                       (注:限于版面,本文刊载时作了删节)


“三沈”昆仲努力的方向,就是发族文化复兴的方向
――在纪念沈兼士先生诞辰120周年暨第二届“三沈”学术研讨会开幕布式上的讲话

赵为民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是教师节,我们在此隆重集会,纪念沈兼士先生诞生120周年暨举办第二届“三沈”学术研讨会,这的确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作为本次会议的主办方之一,我谨代表北京大学并校长许智宏院士,向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三位尊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情的怀念,向出席本次活动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欢迎,向安康市委、安康学院及汉阴县发扬“三沈”文化而不懈努力的领导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三沈”昆仲 与北京大学有着特殊的缘分,他们是北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自1913年起,三位先生先后来到北大。士远先生任北大预科教授、庶务部主任、高擎民主、科学大旗,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精神,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三位先生在北大著书立说、诲人不倦,“三沈”美誉由此流传。士远先生教授“国故概要”,一学期专以《庄子•天下篇》为大挈领,旁征博引、见微知著,号称“沈天下”国。尹默先生提纲国文教材的主编,同时为《新青年》写作《月夜》、《三弦》等大量新诗,这些新诗融合了古乐府、旧词曲的音韵、意境,被胡适先生称赞为“几百年来,哪有这样的好诗!”。兼士先生带领学生及同仁将久积凌乱的故宫清代档案整理出来,并为阻止文溯阁《四库全书》外流立下大功,蔡元培先生高度评价他的学术贡献:“有功史学,夫岂浅鲜。”正是由于包括“三沈”在内的一批青年学术精英的到来,给北大带来了很大的朝气,使校园出现了新的气象。特别是他们在治学方面,注重考据训诂,以求实严谨见称,这种学风以后逐渐成为北大的文史科教学与研究中的主流。也正是由于他们置身在北大的岁月里,三位先生才有了走向文化大师的良好起点,并由此逐渐奠定了他们在中国教育界、学术界的崇高声誉。如果说汉阴是“三沈”生于斯、长于斯的生命之乡,那么,北大就是“三沈”展示才华、成就学术的事业的之乡。
今年是兼士先生诞辰120周年。我们欣喜的看到“三沈”在我们民族的记忆中并没有淡漠,而是在当下不断被追忆和阐发,成为一种特别的文化现象。那么,这种“三沈”现象代表着什么?
“三沈”所代表的,首先是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力量。“三沈”生活的年代,是中华民族苦难深重到极点的年代。三位先生阐旧邦以辅新命,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内容和活力。士远先生是《庄子》研究专家。尹默先生以书法和诗词著称,在上个世纪20年代,时人既已公推为书法海内第一;他的诗词也毫不逊色,一生写诗近万首、词数百阕,至今已出版了十多种诗、词集。兼士先生精于国学小学,在训诂、文字、音韵、档案等学科可称一代宗师,他运用形音义三者来研究语言文学字,是许慎之后1800年来“第一个从文字发展的角度来研究汉字而提出新见解的学者”。可以说“三沈”昆仲努力的方向,就是民族文化复兴的方向;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赢得了人们永远的怀念。
“三沈”,还代表着中国知识分子永恒的人格精神魅力。古人云:“经师易遇 ,人师难寻”。“三沈”不仅学术卓越,其人格也堪称世之表率。其一,他们虽主攻“旧学”,但对“新学”人物和思想也能包容支持,并为启蒙、爱国和救亡运动积极奔走。许多人可能不甚了解,“三沈”昆仲到北大任教,时间还在蔡元培先生任北大校长之前;陈独秀先生之所以被蔡元培聘为北大文科学长,正是由于尹默先生的引荐;陈独秀后来曾逃脱一次军阀的搜捕,也得力于士远先生的通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时期,尹默先生是《新青年》和指导学生运动的主将之一;士远先生和李大钊等北大教授带领学生向北洋政府请愿,被打得头破血流。抗战时期,兼士先生还参与秘密组织“炎社”,帮助青年进行抗日争,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其二,他们取得了极高的学术成就,更有着博大的学术胸怀,真正做到了以“学术为天下之公器”。尹默先生年轻时学习书法曾经走了一些弯路,后来他撰写了《执笔五字法》、《二王法书管窥》、《沈尹默论书丛稿》等论著,将书法经验以浅近易懂的方式传授给人们,留下千古佳话。这种高洁的人格精神,是中国知识分子永恒的追求。
任何文化现象都不是孤立的。像“三沈”这样一门昆仲三大师的现象,离不开故乡特定人文环境的滋养。当我们置身于“三沈”出生和生活了20多年的汉阴县,我们似乎能够体悟到“三沈”奇观出现的文化的之谜。在这方汉水流域的热土上,千百年来盛产着稻麦、茶棉和桑桐,这里的人民充满智慧 ,他们勤劳勇敢,用双手和汗水变换着古老的桑田。他更是以激情和想象,抒写着一篇篇动人的文化乐章。明末清初,大量南方移民曾迁至此,使汉阴的文化“既含北方之粗犷豪爽,更兼南方之钟毓灵秀”。“三沈”的父亲沈祖颐也是那时自浙江来汉阴定居的,在汉阴的生活和成长经历,对“三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严格的家教,使他们打下了很好的国学功底;质朴的民风,形成了他们的沉稳、包容的个性和学养;移民的生活艰辛和顽强奋斗,使他们了解社会现实、体会民间疾苦、立志奋发图强。汉阴养育了“三沈”,“三沈”也为汉阴赢得了风彩,可以说是“两不相负”。
作为“三沈”事业之乡的北京大学,我们感谢汉阴为在大学输送了三位大师,感谢安康学院为“三沈”文化研究所作的贡献,也感谢安康、汉阴的领导和朋友们长期以来致力发扬“三沈”文化,建设“三沈”纪念馆。我们相信,只要“三沈”故乡人民团结一致,不懈努力,在海内外同仁的关心和帮助下,“三沈”文化必将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所接受、所感动。北京大学将同汉阴人一道,弘扬“三沈”爱国进步的崇高精神,并发挥北大在思想、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支持促进汉阴社会和谐发展,使大师故里更加繁荣昌盛。
不久前,汉阴县委、县政府的同志到北大访问,希望北大著名教授、中国中央文史馆馆长袁行霈先生为“三沈”纪念馆题词。袁先生欣然应允!今天,我受袁先生委托,将他所书写的题词转交给汉阴县委、县政府,同时转达他对“三沈”故里人发的祝福!
最后,祝愿此次活动圆满成功。

弘扬三沈文化 提升汉阴精神

陈绪伟

三沈文化是五四运动的先锋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是放眼世界的开放文化。根基在汉阴,脉系在汉水,精神在民族。因此三沈文化就成为新时代提升汉阴精神的根本所依,成为提升汉水人文精神的血脉所系,成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所存。
陕南汉阴地处我国地理中心地带的秦巴山区,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汉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源远流长,古文化遗址众多,从新石器时代的阮家坝村落遗址到明清时期的文庙文峰塔,从子贡赞抱翁到唐诗宋词元曲清汉调的传承遗风,融东西荟萃,聚南北精华,蕴秦巴钟灵与汉水毓秀,诞生而造就了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一门三杰”,他们博揽众慧,广采群智,探研古今,择汲中外,自成一家,集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之先见,开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先河,领思想教育文管之先驱,拓除弊兴利精神之先导,为中华民族以及世界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和巨大的精神财富。
 坚持正统与开放相融,坚持求真与革新同在,坚持文雅与刚毅并存,坚持理性与精神兼备,坚持科学与人文合一,这就是三沈文化蕴涵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与历史以来概括的汉阴文化以及汉水文化那崇尚实际、重农兴商、开放包容、刚柔兼备等主体精神和特点相一致,与改革开放那加速发展、突破发展、和谐发展而提炼出的并体现“团结奋进、不甘贫困、艰苦拼搏、开放创新”的新时期汉阴精神相一致。可见,三沈文化无疑是汉水文化的重要构成和表征。同时,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价值集中承载和具体表现的中华文化,其本质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充分体现“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显然,三沈文化突出发扬并承载了民族文化这一的精神价值。
三沈文化是充分体现在汉阴“三山夹两川”这个地域特征,体现在湖广移民这个大熔炉的人文环境中,不断地与东西南北各方文化冲击交融而形成的一种文化样式。这种文化样式以特有的持续旺盛的生命力,在中华民族觉醒、奋起、抗争、自立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直保持着民族与本土文化的优良传统,一直在延续民族与本土文化的血脉中推陈出新,为弘扬民族文化和振兴中华伟大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华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在当今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下,学习宣传和继承发扬三沈文化精神,对于增强汉阴人的凝聚力和自信心、培育汉阴人的家园意识和民族精神、陶冶汉阴人的高尚情操和宽容胸怀,强化汉阴人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归宿感,都将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作用。
人文精神,其目标是追求善和美,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汉阴精神是汉阴人在生存、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特点,具有独特的地域性、传统的延续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广泛的认同性;凝练了汉阴历史文化和建设现代文明的双重意念,既是对汉阴人的道德约束,更是对汉阴这个山城的形象体现;汉阴精神可以涵载汉阴的蓬勃生机与精神冀望,孕育汉阴人民的崇高理想与美好憧憬,激扬汉阴人民的改革动力与创新热情。
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优秀儿女为建设一个繁荣、文明、和谐的中国而发愤励志、努力奋斗。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人文精神是可以爆发、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只要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积极传承弘扬“三沈文化”,汉阴精神大厦就会展现在世人面前。纵览今天的汉阴,在经济社会发展立于新的起点,在GDP数字不断翻新,在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改变,在人民群众生活日渐充裕的时候,汉阴人依然在历史与现实的坐标之中追寻一种精神诉求,探寻进一步发展的内在动力,这就是汉阴人精神的彰显与焕发!
弘扬三沈文化,提升汉阴精神,需要进一步地扎扎实实地逐步推进。三沈文化资源多以非物态的精神方式和心态方式大量存在,也有以物态的形式存在着。其渊源可从久远的汉阴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汉水文化典籍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可从汉阴历史传统、民间风俗和由亲商意识、爱国传统、创业精神、开放心态、包容性格构成的独特的人文精神的宣传和普及,可从特色文化、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到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文化遗产的保护,都是需要一点一滴、实实在在地去做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十分珍惜三沈文化的资源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保护它、传承它、弘扬它,不断赋以新的精神和形式,才是对汉阴负责、对国人负责、对世人负责的态度。
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新汉阴,必须传承三沈文化、形成具有汉阴与汉水人文精神的荣辱观和道德观。树立和弘扬汉阴人的“爱国敬业责任意识,开拓拼搏创新勇气,与时俱进科学态度,海纳百川宽宏气量,诚实守信合作精神”。这样,才能给汉阴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才能不断把三沈文化传承弘扬光大,才能为加快汉阴改革开放步伐,推动汉阴经济社会的突破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致 政 协 委 员

陈绪伟

你是蓝天中
    最圣洁的白云
你是夜空中
    最亮丽的星辰
你是百花中
    最鲜艳的花蕊
你是绿色中
    最苍翠的森林
你是群山中
    最挺拔的峻岭

你从群众中来
代表百姓
你从基层中来
反映民情
你从各界中来
凝聚人心
你从劳动中来
建言参政
你从智慧中来
兴县富民

政协委员:
        科学,是你们在全力推进
        发展,是你们在拼搏创新
        文明,是你们用直情塑造
        富强,是你们用双手筑成
        幸福,是你们用汗水浇铸
        和谐,是你们奉献传承

政协委员:
     齿轮和麦穗代表人民
       四面红旗是团结的象征
   中国版土屹立中央
     红色丝带同世界携程
       这就是人民政协的会徽
     在委员胸前永放光明

你们:
满怀人民的情结
肩负时代的使命
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又议政
真情为民谏真言
集思广益谋创新

你们:
力推改革的劲风
急奏发展的强音
坚持团结、民主两大主题
肝胆相照
荣辱与共
风雨同舟行
与时俱进后来望
团结合作更奋进





啊,汉阴(歌词)
(男声独唱)

孙远友
(一)
啊,汉阴
生我养我的家乡
啊,汉阴
哺育我长大成才的地方
十万崇山峻岭
孕育着生灵矿藏
千里良田沃野
奉献着五谷杂粮
您就像我的父亲
热血似火的胸膛
长满老茧的双手
描绘出历史的沧桑
啊,汉阴
生我养我的家乡
啊,汉阴
哺育我长大成才的地方

(二)

啊,汉阴
生我养我的家乡
啊汉阴
哺育我长大成才的地方
滚滚汉江波浪
洗礼出远大志向
清清月河细流
喂养出豪情儿郎
您就是我的亲娘
情系儿女的柔肠
布满皱纹的额头
化育出祖国的栋梁
啊,汉阴
生我养我的家乡
啊,汉阴
哺育我长大成才的地方


汉江•我的母亲河(朗诵诗)

孙远友

咆哮排空的巨浪
冲刷出两岸犬牙交错的礁石
礁石上面挤满了男男女女
他们来自两湖两广
他们来自四面八方
母亲河啊,汉江
您在这里逗留一下
划出了一个美丽而又多情的半圆
馈赠给前来投奔的人们
从此,背井离乡的他们
有了安身之命繁衍子孙的地方
于是,这里慢慢的就有了
石板铺出的台阶
茅草盖成的吊脚楼
铺门板排成的街道
土坯房垒成的作坊……
母亲河啊,汉江
您承载着山民们
劳动的果实
汗水的结晶
运向两湖两广
运向四面八方
漆麻耳贝生丝油桐
变成了食盐药品
变成了黄金白银
于是,刀耕火种的山民们
知道了外面的世界
母亲河啊,汉江
您永不停歇的脚步
不仅给山民们带来财富
您还给他们带来了大山外的文明……
勤劳淳朴的山民们
在道家学说的启蒙和熏陶下
慢慢的形成了他们为人处世的思想体系
去伪存真是他们的基本信条
诚实待人是他们格守的情操
他们崇尚踏实干事
他们厌恶投机取巧
周丈抱瓮的故事
折服了孔子的大弟子子贡
从此,“抱瓮之乡”的赞誉
载入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史册
国人为之瞩目
学术界为之倾倒
于是,这里慢慢的就有了
各式各样的一座座学堂
山民们的儿孙从这里起步
走出大山
走进都市
走向异国他乡……
从此,慢慢的
石板铺成的台阶
变成了银堆玉砌的回廊
茅草盖成的吊脚楼
变成了节次桎比的楼房
铺门板排成的街道
变成了一间挨一间的商场
土坯垒成的作坊
变成了机器轰鸣的工厂……
母亲河啊,汉江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
和您一样源远流长
先祖父辈们
用他们赤裸的双脚
艰难地丈量着历史的进程
母亲河啊,汉江
您用自己不息的涛声
诉说着这块土地的历史沧桑
难忘啊难忘
镶嵌着铁锤镰刀的红旗
给山民们指明了求解放的方向
先烈们的浴血奋战,前赴后继
换来了一轮火红的太阳
从此,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的山民由奴隶变成了主人
用智慧和汗水建设着自己的家乡
一座座崭新的城镇
矗立在月河两岸南北二山
一条条水泥路连通了
千家万户村村镇镇
古老的土地
终于告别了贫穷
勤劳的山民
终于走向了富强
漫步在渴别久远的地方
无从寻觅记忆中的故乡
只有那残破的朝阳寨
那不再转动的水车
向人们默默地诉说着汉阴的历史沧桑
汉江啊,我的母亲河
您可知道归来的游子
紧紧依偎在您的身旁……





站 着 的 老 师

汉阴中学――方衍春

老师,您总是这样站着,这是您的人生角色,也是您的人生境界!
站着的您,像迎接朝阳的哨兵,像掌握航向的航手,像引领进攻的旗手!
老师,您总是这样站着,前面是讲台,是一片渴求知识的眼神;后面是黑板,是一片浩瀚的知识海洋!
面对学生,您已将45分钟站成了几年十几年几十年。青丝变成了白发,朝霞变成了夕晖!
面对学生,老师您始终没有坐下来,您说,我要是坐下来,这世界便少了一个本应该站着的人。对呀,如果没有站着的您,这个世界不是会有更多的人只会永远“坐”着吗?
老师,您始终这样站着,因为您在期盼着您前面的那些人站起来的那一天,期盼着他们站起来,站成一片森林,站成一座长城,站成坚强,站成智慧,站成进取,站成民族的脊梁!

金 秋 之 歌

张利宝
群山在翩翩起舞
大海在纵情歌唱,
捧来金色花朵的是黄河、长江。
它们为金秋起舞,
它们为金秋歌唱,
它们送来的金色的浪花是对秋天的赞扬。
啊!秋天金色的秋天,
你总结了耕耘的艰辛,
你诉说了收获的欢畅;
啊!秋天,硕果累累的秋天,
你给我的带来了喜悦,
你给我们带来了明年的希望。
我们好为满怀对新希望的幢景。
登上十一五的航船,
沾着党指引的航向,
向往着未来,
向往着远方,
向往着无数个金秋,
向往着更大的辉煌。


赶     路

陈汉元

我们的民族在不停地赶路,
翻越了高山
便有了山的体魄;
跨越了大海
便有了海的胸怀;
经过了历史
便有了历史的睿智。
今日之中国:
像初升的红日,
――大地也为之苍茫;
像啸谷的大雄狮,
――烈音在长空激荡;
像出河的伏流,
――在原野上恣意汪洋;
像初怠的奇花,
――一枝独芳灿烂辉煌。
改革使我们越境进小康,
科学为我们带来富强,
文化使人类走向大同,
和谐使世界看到了希望。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的民族在不停的赶路。
……


建设者的青春

吴立群

我们是建设者
青春写在我们的脸上
暴雨中有我们拼搏的身影
骄阳下有我们舞动的臂膀
不怕雨水湿透我们的衣襟
不怕阳光直射我胶的脊梁
在苦累面前
我们有青春的勇气和力量
瓦刀在我们手中挥舞
钢筋在我们手中成行
混凝土浇注下我们心中的希望
我们无比喜悦地
看着大厦与青春一同成长
我们无比自豪地
奏响了青春这一生命中最美丽的乐章



奉  献

刘安琪

蓝天白云和太阳
   拔地而起的脚手架
   有建筑人矫健的身影
   是你的聪慧拌合这机器的轰鸣
   使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
   一层 一层 更高层
   一砖一石垒起了人们的幸福
   也溶进了工人们的深情厚意
   当人们举起迁入新居的酒杯时
   我们又走向等待开发的荒原

城市风景线

刘安琪


   城市的建设欲望在不断的拔节
   汉阴的龙岗有着新的雄姿
   凤凰广场两合崖五桥八路楼阁台
   高高耸起的塔吊脚手架
   正组合为一幅幅立体画卷
   一滴滴汗水为它调色添光彩
   清新的太阳把深刻的主题
   进行生动的提炼、升华
   我们攀援这升腾的理想
   用诚挚的情感垒砌诱人的幸福明天
注:五 桥:东大桥、景观桥、双星桥、西一桥、西二桥;
八 路:南区八条新街;
楼阁台:魁星楼(文峰塔)、龙岗阁、擂鼓台。

清平乐•夜钓城郊

戴辉旭
夜莺信游,明月拂清流。万户灯火无迷路,恬静安居乐悠。依堤柳竹成园,窗前潮岸垂竿。莫笑中年童趣,忙里偷闲求淡。
                                 

山  泉  水

黄楠

其实山的木讷,并不意味着山的平淡。
即便在冬天,萧瑟的心情如雪飘零,
也会有眼眼山泉热气腾腾的发言。
这灵动的身影,
或匿藏在乱草堆里,
抑或于嘈杂的碎石间,
你准确的位置,甚至无法分辨
当蓄积的压力,穿越旷世的阻隔,
你终于在艰难中喷涌而出了。
漾动的水花,以纯洁的姿态,
无所顾忌的在喧泄。
喧泄那心底绵绵无尽的情怀!
路的曲折,路的坎坷,
乃至于什么是路,你并不在乎
你坚信,走过的就是路。
你是巍峨大山汩汩淌的眼泪吗?
肆意横流在这苍茫无尽的尘世间。

天净沙
王德余
游大兴农家乐集群,赏大木坝森林公园,感其美景,口占一阙俚语,作天净沙,以记其趣。
薄雾松涛月牙,幽静芭蕉人家,碧荫环径山花。翠竹溪水,游乐人登山崖。


展示乡镇特色 共创未来辉煌
――汉阴十八乡镇随笔

屈运平

城关抒怀

城关位于县中央,
经济社会领头羊。
旅游休闲好去处,
赏罢龙岗入凤凰。

特色涧池

地肥水美菜心间,
花果香飘蜡烛山。
烩面片淳誉三秦,
王家河戏民俗传。

永宁游感

永宁座落沙坝南,
浏览龙寨人称赞。
奇古怪水似仙境,
疑是九寨移此端。
蒲溪揽趣
天成蒲溪远古传,
两合崖幽聚众仙。
芝麻炕炕豆腐干,
香飘半个中国圈。

双乳风韵

双乳对屹河两岸,
千古风韵古今显。
凉水古泉甲四乡,
桑绿稻黄笑南山。

田禾淳美

田禾水清植旺,
甜杆醇酒名远扬。
靠背木椅销四方,
乡殷民乐兴蚕桑。
平梁写实

平梁新风处处见,
路畅人靓村组间。
百果山庄铁瓦殿,
生猪竹编赚大钱。

酒店观感

以水化酒古遗店,
板石盖房身名远。
新村靓镇闹集市,
富民产业桑耳烟。

观音河畔

观音河畔普陀山,
两岸青山湖波涟。
水流八卦绕寨行,
旅游开发今朝见。

垭子分道

一垭分道两河并,
过去无镇今镇新。
三柳古树众人护,
引清济观益子孙。
古道驿站

楼房梨树双河流,
古到长安必经路。
祁氏烈士故事传,
激励后人图千秋。

名镇铁佛

古风古寺铁佛镇,
富藏岩金黄铮铮。
带动百业齐发展,
镇强民富再前行。

石条成街

瘦猪岭下石条街,
林木茂盛成绿带。
河边稻田山间豆,
古戏楼台唱未来。

钢铁即感

秦岭腹地铜钱乡,
耳菇漆贝销路畅。
油路跨越瘦猪岭,
富民强乡百业旺。
汉阳坪记

云梯高耸托古镇,
喜河拦湖架彩云。
远古遗址阮家坝,
石羊滩上思旧城。

江铸漩涡

涛涛汉江铸漩涡,
大桥如虹跨江过。
朝阳古洞遥相望,
南来北往客商多。

双坪步韵

三县交汇名双坪,
笔架脚下藏精英。
山高路畅奔小康,
纳溪河畔异风情。

上七古镇

上下七里称上七,
街井绵延座山脊。
遥望熬头古城址,
旧时安阳今非比。
注:(1)龙岗公园(2)凤凰山庄(3)花果山(4)龙寨沟
(5)楼房河(6)梨树河(7)引清泥河水济观音河水库


夸  汉  阴

(顺口溜)
张代宽

三沈故里汉阴县,盆地镶嵌秦巴间。
春夏秋冬四季分,气候宜人美名传。
汉江月河境内贯,鱼米之乡小江南。
阳安铁路穿境过,公路通达出行便。
油菜水稻是主产,五谷杂粮遍山川。
库塘星罗水利便,阡陌纵横灌良田。
青草鲫鲤甲鱼肥,还有泥鳅大黄鳝。
漆麻耳贝和桑茧,菌桐茶叶是特产。
桃李枇杷杏柑桔,核桃板栗长满山。
风味小吃花样多,油炸饺子豆腐干。
楸水糍粑欢喜头,醪糟水酒最甘甜。
涧池烩面名气大,白条小鱼誉川陕。
两面芝麻炕炕馍,蕨粉皮子味道诌。
猪肉粉条地方菜,辣子焖鸡洋芋干。
香椿薇菜和竹笋,农家乐里品尝鲜。
人勤物丰民风淳,饮食文化美无限。
石灰石头前景宽,汉源水泥不等闲。
亿兴硅业开新字,月河沙金淘不完。
纺织缫丝重披挂,秦凤花炮拥护赞。
圣桑果汁保健品,秦龙养殖走在先。
魔芋精粉销国外,利国利己挣现钱。
富硒菜油是品牌,走俏岂止鄂豫皖。
硝胺炸药质量好,利税大户做贡献。
招商引资项目多,工业前景大无限。
改革开放政策好,汉阴县城旧貌变。
幢幢新楼拔地起,城南开发续新篇。
龙岗园林成气候,千步梯上美景观。
月河银带绕城过,人工湖上可划船。
东有蒲溪两合崖,南有龙寨奇石观。
沙沟水库幽景美,普陀山庄不虚传。
垂钓中心尽逸致,地方风味绿食苑。
生态旅游大木坝,舒心再到百果园。
规划开发水围寨,观音峡里好休闲。
城内文庙书香浓,隔墙瞻仰三沈馆。
凤凰大道宽又阔,广场散布赛神仙。
文峰古塔雄姿在,小康蓝图今日现。


江 城 水 中 月

陈绪伟

晴空朗月,闲步金州滨河大道,慢行古城江边楼台,顿有:“一江汉水秋月沾,水月洞天敏感观”之悟。
静望天上月,江面染银色,圆时如盘,缺时如舢,光华似水,辉波泛鳞。江水涛涛东流,月光漫漫铺洒,一年四季自古至今,日夜回旋倾泻众生。凉风爽月夜,挥去金州尘事,淡化成香溪甘露,给江城南北布星披银。
月无言,亮也无语,融入汉江里一双双一串串明亮的眼睛。望江水东去,思流水西来,牵恋辽阔大地,意挂奇异山川,惟有天上一轮月亮,一览无遗地、一心一意地给世界上的每一滴水、每一道小溪、每一条江河,每一湾湖泊,每一处海域,都镶嵌上晶莹剔透的眼睛。这眼睛有大有小,有多有少,只要有水,就有亮眼点缀。
水里的月亮,在江城瀛湖那是温柔深情的俏眼,银蓝色湖面上划动双桨的情侣,被这静灵的飞眉眨得心花怒放。水中的月亮,在(宁陕)十八丈瀑布,那是激情跳动的心脏,深山林中的痴男烈女,遗下粉身碎骨的衷情传说。水中的月亮,在(汉阴)观音河水库,那是善良慈祥的颜容,川道两岸的俊哥靓妹,清弹风华正茂的虔诚抚曲。水中的月亮,就这样静静地交汇于江水溪水泉水那潺潺的脉动里,沿畔沿山沿湾的小伙村姑,不经意也无声无息地随缘着他们那如意如愿的纯情好梦……
天上月,江中月,水月交融,是江水与明月的对话,幻影出江城月夜端阳节划龙舟那穿梭不息的欢快场景,此时有形无声。“一江汉水向东流,一轮皓月朝西行,水月异途归大海,月水相依到天明。”《观水思月》,这就是水与月那形与声的交流,道出的是天地众生依存之大道玄机。
联想遥远的过去,佛陀借以观空寻无常,老子借以体察无为有为之玄机,孔子借以念想人之初、性本善之和谐。唐宋元明清直至现代的风流骚客,舒嫦娥奔月那天上人间,倾月下老人那儿女情长,揎二泉映月那幽悠意境,寄中秋赏月那思亲惆怅,借以挥洒无意雕琢的心声,灵感出无数飘逸的佳作。
一阵阵清风拂过望江楼,楼下地灯穿过葱黝树林,泛放出霞的七彩,颤越江面带来轻轻的飕飕声。吹拂过的汉江水,微微眨闪出波光滟影,摇曳出金州喧闹渐静的安魂眠曲。这时站在大桥上,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的绝妙佳景。
“北岸轻风飕,南畔落垂柳,辉色映三桥,光环鱼穿悠。波鳞连天宇,影动江边楼,霓彩摇银盘,人移她随后。”今晚,立城堤而作《金州江城水中月》。
 


瑞 雪 迎 春

戴辉旭

昨夜十分的冷,屋里屋外温差很大,伴儿散步回家便围着通红的电炉烤,听儿讲述白天他与同学打雪仗的趣事,感觉家里比外面暖和多了。我狠狠心推却了朋友邀约去街边小店酗酒驱寒的美意,早早投入了冬夜的梦境。
一觉醒来,已是新的一天快要上早班时间了,儿早已去了学校,我去门口饮食店买了早点,冒着扑面的雪花边吃边赶往单位。
雪花飞舞,街边积了很厚的雪。在雪地上我谨慎地踏着碎布寒噤急走,由北城走向城南新区,不时遇见有人滑到在雪地上,幸好都穿的厚实,摔倒的人不窘反笑,很是有趣。新区宽大的广场上有人滑倒在雪和给雪景拍照,广场上的奇石异树与周围的建筑全都银装素裹,建筑群外的月河平川绵延至逶迤东西的凤凰山峦,尽都白皑皑一片,天地间已是浑然一体。在如此纯洁的世界里行走着,生活中所有的烦恼和俗怨皆荡然无存。
我忽然想起民间有瑞雪兆丰年的说法,我预感到被冬雪覆盖的大地像人的心灵得到净化一般,极有利祛邪避害,并在新的年景里将获得丰收。
湖岸柳堤上有三五位老人在纷飞的雪飘中舒腰伸臂自由释放,我也情不自禁地向前猛冲着滑步而行,到底因人届中年胆量变小,很怕摔倒而滑不开脚步。将到单位门口时一不留神还是摔倒在地了,我感到不远处有两位妇女在张望着这边笑,爬起来才觉得自己确定可笑,一路走来竟像孩童般单纯无忌,哪里还有成熟与庄重的样子?
也好,难得有了兴高采烈的心境。就让这种单纯的心境随着漫天飞舞的雪花自由地飘落到大地,飘向不久将临的春天!
                            

冬天的白桦

黄楠

我喜欢冬天的白桦。
在正午温暖的阳光下,那一株株白桦树,美得活像一群穿着白色衣裙的少女,披着金色的夕阳,在如茵的草坪上优哉游哉地轻歌曼舞,他们静静地站着,凝望着悠悠碧蓝的天空,心境澄明如几抹若有若无的白云;或在凄冷的风雨之夜,他们微微摇动身躯,一声不吭,在雨的沐浴中沉思,在风的按摩中入睡。白桦树寄托着他们无限的懂憬和向往。
不像春天,他焦躁地呵护着一片片自以为是的梦想;不象夏天,他疯狂地喧哗,无休止地歌唱;不象秋天,他们泪流满面在纷飞的落叶中忧伤。
冬天的白桦,没有了树荫下停步的人群,没有了树叶中蹦跳的鸟雀,总算能够安静下来,开始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开始感觉体内漾动的快乐,开始品位生命。
在纸醉金迷的喧嚣兴奋中,在前呼后拥的满足陶醉中,在名利纷争地疯狂迷乱中,我们能有时间象冬天的白桦一样沉静片刻吗?
我们能闭上双眼,在柔媚的阳光中审视内心吗?我们能在风雪的夜晚离开热汗腾腾的聚会,站在寒风追寻感受内心最深处那一丝温暖和关爱吗?
我们能像冬天的白桦一样,静静地感受欢乐,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吗?

简单是一种方法

邹  毅

女贞树嘲笑核桃树说:“你的叶子到冬天及落光了,光秃秃的树枝真难看,哪像我终年翠绿,美丽无比。”不久,一场大雪降临了,女贞树上都是翠绿的叶子,雪堆集在上面,最后由于重量太大把树枝压断了,树枝残缺,女贞树的美丽也遭到破坏。而核桃树由于叶子落尽了,全身简单,雪穿过树枝落在地上,结果核桃树安然无恙。
外表的美丽不一定适应环境,有时是一种负担,而且往往为生存带来麻烦和灾难。相反,平平常常倒能活得自由自在,平安无事。所以不如你放下外表虚荣的美丽,或者是不实的身份和地位。老老实实,踏踏实实地去体会真实简单的生活,相信这样你将获得更多的畅快和乐趣。


三月,我在田野上缓缓走

谭  文  义

三月,我在田野上缓缓走。
脚步叩摸着惺忪蠕动的大地,身心沐浴着柔和温煦的春光,漫步走向龙岗园林,心儿便像张起了帆的小船驶出港湾,想着自己是一只燕子,一朵山花,一支牧童横在唇边的柳笛,一片随心所欲飘逸的白云……
目光散漫场荡开去,发觉周边的天地焕然一新!昔日狭窄泥泞的黄泥小路变成了整齐光滑的水泥路,低矮破旧的农家小屋变成了白墙青瓦的徽式别墅,摩托车、出租车不停地在山路上穿梭,农家乐里人声鼎沸,有的看书,有的娱乐,有的畅谈新年的希望,农家主人笑容满面,不停地忙碌着,招呼着前来休闲的众多客人。登上龙岗高处,回首望去,弯弯的月河摇摆着婀娜身姿,静静地享受着春的气息。河岸杨柳婆娑,春燕呢喃,清澈的人工湖在阳光下波光粼粼。昔日一望无际的麦田,如今矗立着一幢幢高楼。宽敞的广场上,爷爷奶奶相互搀扶,信庭漫步,年轻的爸爸妈妈,静静看着小孩坐小火车,跳蹦蹦床,脸上荡漾着甜美的微笑!
哦,三月的田野,由于春的君临,万木苏荣;由于春的君临,一片生机!
没有约束,没有压抑,我在田野上缓缓走。用心读着这田野的春意。我读出一匹斑斓的唐三彩马,从古老的历史神采飞扬的走来;我读出了抱瓮老人不再固守陈腐的观念,也虚心学习先进的技术;我读出一片涨潮的大海,一群飞翔的白鸽;我读出遍地似霞的鲜花,如竹笋般突起森林……春日映红了我的脸颊,春风蓬松了我的头发,我的身心万般轻灵,和春一起在田野上飞舞,欢唱,奔放……
蓦然,一位摇着轮椅的姑娘在吃力地爬坡,我走过去给她助上一臂之力。姑娘回头望着我笑,又弯腰拔起了路边的一朵山花别在我胸前说:“春天真好!”一个五岁的小男孩突然不小心,摔倒在路上,没有哭泣,没有犹豫,爬起身,欢呼着,跳跃着又去追赶着鲜艳的蝴蝶……
哦,三月的田野是希望的温床,是生命的基础。播下的是什么,收获的就是什么。我用这美好的心境,在三月的田野上,播种友爱,播种信任,播种理解,让她伴着我的渴望,也伴着风霜雨雪,去成长为幸福,成长为欢乐,成长为未来!
三月,我在春天的田野上走。春天在我的心上走……


拥 抱 夏 天
 
侯云萍

当青蛙在夏夜的田野里欢快地歌唱;当蜻蜓在河边的草丛中敏捷地飞舞;当鸣蝉在繁密的树际间尽情地游戏,夏天就从闪光的麦芒上,从青绿的秧苗尖,热情奔放地渲泄出来了。沐浴过融融春风后,人们迎来烈日炎炎的夏天。阳光在这个明亮的季节里变得格外殷勤和厚道。东山之巅,醒得最早,西山之下,眠得最晚。自然界的夏天有始有终地轮回,需要的不仅仅是轰轰烈烈,更多的则是持久的的耐心和耐力。
夏天是一方舞台,夏天是一把琴弦,夏天是人类接近太阳接近生命最直接最率真的一种方式。夏天是女孩子的季节,缤纷的颜色造就了夏天的多姿多彩,一朵朵静美的荷花迎着灿烂的夏空傲然展姿、亭亭玉立。夏天多像是波澜起伏的人生,有舒缓的序曲,有激昂的诗篇,也有柔和的句符,世间万事万物,在历经过夏的磨砺后会更加成熟和坚毅。理解了夏天,读懂了夏天,你才能走过夏天的沼泽地,才能知道雨后彩虹和满目青翠蕴含的人生真谛。张开臂膀,张开心扉,从从容容,走过夏天。


品 读 人 生

曾家一

有人说,人的一生犹如一张洁白的图纸,可以画出绝妙无比的图画,而我们的每一步就是画的这张图画的一笔;也有人说,人的一生犹如一杯淡淡的白开水,我们加入不同的饮料,他就会变成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味道,而这饮料就是我们的思想和言行;还有人说:“人生犹如一盘棋,是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棋局的结果,是看我们每走一步棋,是否经过了深思熟虑,对下一步棋怎么走,并能准确的预测出未知的三、五步棋,甚至更多……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不尽相同的,都各自有着自己的生活规则和特点。有的人喜欢平淡无奇的生活方式,随其自然,无需无休止的拼搏奋进;有的人爱好浪漫,无拘无束,我行我素,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有的人更喜欢潇洒走一回,因为他认为潇洒才是他生活的过性;也有的人认为,人的一生中,干出一至二件对人类社会有益的事情,才是他活着的本意,还有人觉得人的一生非得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才能彰显他生活的真正价值。
其实,人的一生本来就是五彩缤纷的,只是每个人扮演的角度、角色都不一样,每个人都以自身的个性和生活方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彰显自身的才能,在不同的岗位和空间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正因为如此,这个世界才丰富多彩。
品读人生,要从认识自我开始,自己属于哪一类型的,只要有益于社会的发展、进步、和谐和繁荣,就按照自身的生活方式去生活。
                                      
文  明  心  语

罗敏

和谐社会,相逢是人生美丽的风景。文明心语,交流是人生眷恋的情怀。人海茫茫,一个挥手,认识你我;一个微笑,表白心意;一声问候,交流情感;这样把两个素不相识的人联系在一起。人生的相逢和处世的交流就这样来来往往、分分合合。
开放的世界,开放的社会,开放的政策,开放的人际,这样的生活,使我们每一天都在重复着交流,而重复着相逢与相遇。以人为本,就在相遇和重逢里,让文明心语融化了彼此的猜疑,铺垫了交流的默契。这样在离与聚的瞬间,就会有一腔暖暖的情怀从心底里滑过来,穿越思想那片森林,穿透心灵的海岸。
生活百样,而为了生活,我们每一天又都会重复着同样的故事,但故事里的主人会每天变换。讲求文明,善待他人,这不会变的是一份心动,一丝情怀。有了这种心语,不管你是上帝还是乞丐,不论你是贫民还是富足,一只手伸过来,一个微笑递过去,一份友情就停留在彼此的心上。不相识也会产生熟悉的身影,还有那毫不陌生的声音。
劳动、工作、生活,休闲、旅游、娱乐,都会有人与人相处,都会有互相的问候。有了文明心语,就会在那一个微笑里,一个姿势里,有意或无意会想起你,那么熟悉的脸庞,那么亲切的笑容,那么谦逊的风度,那么幽雅的身姿,那么坦然的谈吐。一份最美的淡泊,一腔最真的情怀,自自然然有点挂牵,明明白白有些思念。
在大千世界里,我们重逢,秋去了,冬又来。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遇见,人走了,情还在。这是最纯洁的相处,这是最美的接触,是一首永恒不变的歌;可能来不及寒喧,可能来不及握手,可能来不及说一声再见,但我们欣赏过,知足着,更会珍惜。文明心语,看似淡如水的平白,但会使你茅塞顿开,让你多了一分感慨,添了一份处世泰然的领悟。
文明心语,既是从容的风采,更是淡淡的情怀,也是最美的心动。


《大刀》熠熠生辉 民族精神永存
――电视剧《大刀》观后感

张代宽

20年前作为一名业余影评员,不辱使命,经常为报刊、广播写一些影评小文章。得到的优厚待遇是每来一部新片,影评员先睹为快,免费获赠一张排座最佳的入场券。
《大刀》这部28集的电视剧,观后回味深长,还想再看几遍,难怪有人评价:南有《亮剑》,北有《大刀》。一部优秀电视剧,关键在于能否启迪人、打动人、激励人。《大刀》以抗日烽火为背景,叙述国民党第29军在“9.18”事变和“七•七事变”前后抵御日寇的一段历史故事。中华民族在20世纪三十年代,饱受日本侵略者铁蹄的挑衅和践踏,四万万中国同胞处在外侮列强的欺辱之下,中华民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东三省的沦陷、长城告急、平津告急、华北告急,在这最危险的时候,有良知的中国人不甘做亡国奴,不能任人宰割,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守土抗战,卫我中华,人人匹夫有责,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号召下,国民党及其一切抗日武装奋起抵抗其势汹汹的日寇侵略者。《大刀》演绎了中日战争的民族悲歌,记录了那段难以抹去的历史尘埃。郑氏三兄弟的命运折射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历史。“国破山河碎,家破无处归,满目狼烟起,路断血横飞”,郑成龙、路传虎、王远光、大刀秦、郑羽、郑飞、路明珠、罗刚、小蓉、陈铁杆这些血肉丰满可歌可泣的人物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缩影,他们是血气方刚的七尺男儿,她们是不甘屈辱的巾帼烈女,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抗击日寇的正气歌。相反,曹忠胞衣豹、殷专员这些认敌为友、沆瀣一气的民族败类将永远被人们唾弃,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宋哲元、佟麟阁、赵登禹这些爱国将领、民族英雄给后代留下了熠熠生辉的形象。
《大刀》剧情迭宕起伏,逻辑性强,情节真实生动,演员形象逼真,连亦名自导自演,刘威、王奎荣领衔挂帅把《大刀》推向耐人寻味的高潮,长城喜峰口、卢沟桥、南苑《大刀》的拼杀,大长了中华民族的魂魄和志气,让人热血沸腾,仿佛置身于炮火连天、刀光剑影的那个年代。
历史的峰烟已经过去,爱国主义的精神永存史册,《大刀》余魂自存,《亮剑》精神生辉,让人们牢牢记住这段难以忘怀的历史,勿忘国耻,自强不息,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团结拼搏,科学发展,和谐共建。
                          

靓 丽 文 峰 塔

陈绪伟

    汉阴人心里:文峰塔是山城汉阴的象征,是百多年来沧桑变迁的历史见证。文史记载:“清同治十二年(1873)筹资兴建,次年落成,筑于明城墙东南角隅垣上,当时县令及地方绅士为“文出卧龙”而捐资所修。
    登上文峰塔,可东遥金洲,西仰秦岭,南眺凤凰山,北慕卧龙岗,感觉跻身青霄之上,直指仓窘,听习习天风、伴袅袅白云。鸟瞰全城,可静观清柔的月河水,那漾着蒸气的涟漪,那倒影樟树的墨绿,随波漫过橡皮坝,流向远去的蜡烛山边。城南城北,古桂新枝,依然弥漫淡淡芬芳,还有那塔顶上四季常青白蜡树的清香。
    喜欢观塔的人,那清晨,越过龙岗青翠层叠的树梢,穿过山城姿容秀丽的楼林,便会看到:明朝古城墙东南角之上,彩霞满洒的山城之空,始终散发祥瑞的文峰塔,就挺拔耸立在一派金碧辉煌之中。太阳升起,那瑰丽的晨霞与璀璨的塔影,同时把古城与新区用彩桥连接,那奇丽的美景,不能不让你为之怦然心动。无云时,塔在城角恬然静卧,一如做着酣酣的梦:有云时,塔便充满了生命力,似蛟龙般在云中欢腾。当夕阳挂在凤凰山巅时,文峰塔放射出瑞彩,万缕霞光,染满龙岗竹松樟柏,无不让人遐思“腾蛟起凤”,无不让人仰慕“魁星点斗”,无不让人赞叹古人绝笔:“塔势凌云开笔晖,人文启秀焕奎光”。现在人只有赞叹,却写不出比这更绝妙的字句。
    如果说晨曦文峰塔,亮丽得让人怦然心动,让人神幻遐思,但这还不足显文峰塔的神韵。如今的夜晚,被亮化了的文峰,就会使人更兴奋、更激动。暮色苍茫,塔体晶明,白色灯光与青色砖体相融,如一座透亮的翡翠塔。塔下城墙的线霓,显现的山城景色,疑是一艘远行的航船,亮丽的文峰便是那高耸的桅杆,瓷葫芦塔刹就是那耀眼的标识。这时山城之外一片苍茫,犹如入夜时那平静的海洋,田野丘陵起伏像波涛,星镇新村参差如波澜,路灯射灯点缀似浪花,塔灯不时地闪烁变色,辉映着“船”的缓缓前行,塔姿宛若悬浮在海天之间,愈移伟岸。“千年文峰潜神韵,碧海卧龙幻天庭。‘文星高照’彰后世,人才辈出显地灵。”《夜观文峰》将这情致意境描绘得完美无缺。
  “文星高照”因塔起而显灵,因塔靓而盼到。小县出大才,一门三人杰,从汉阴识学修文走出去的庄子学家沈士远,新文化运动先驱沈尹默,国学大师沈兼士,“三沈”昆仲以卓绝的学术成就享有国内外公认的学界泰斗,更以其高洁的人品和爱国情怀感召日月。小县出将才,三位开国将军,从汉阴后街小学考入杨虎城部十七路军军官训练班的共和国将军何振亚,解放军少将杨弃,国家红星功勋章获得者沈启贤,“三将”文武双全,戎马生涯中,投入抗战八年,解放战争五年,还参战抗美援朝,立下不朽功勋。新社会教育界省特级教师、突出贡献专家振坤,社会经济学家邹宗涛等等,人才辈出,文峰人文。
  文峰塔造型之美,设计之巧,构思之奇,匠艺之工,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塔高十二丈,塔体五层,通体均为砖结构,呈六棱楼阁式锥形。各层均为砖砌的檐、椽、斗拱,六角端外伸,石雕龙头似螭首,翘首下悬铎铃。一楼侧东面有拱券洞门,其他五面上方嵌圆眼透窗,二层以上六面均有洞门,侧东门上方俱有阑额字匾,衬以美仑美奂的花纹图案,塔身自下而上逐渐收缩,塔成之时,即成山城一景。其正月初一登城墙,会带来蒸蒸日上的运气;进塔游观,可带来步步高升的福气;上塔楼拜叩魁星点斗神像,能带来文星下凡的才气。外地人来此,也敬慕这样的风俗,游塔再参观“三沈”纪念馆,乃是铭记先祖兴塔之意.仰慕文化先驱,张扬文化名城。
  亮化文峰塔,是今年迎奥运之举,是渲染第三届油菜花节的创意,是回音百姓期盼的心声。透亮的塔体,伴着塔下捐资助学的碑碣,神气地立守这古老的文峰塔,读那片沁蓝的天,思塔顶飘过的霞,享灯火通明的闹市,乐群飞翱翔绕塔的燕鹰,领略时代变迁的景致。
    今冬落雪皑皑,凛然矗立的文峰塔,满身银装,宛如一柱擎天。夜灯辉照,塔体晶莹闪射,耀眼夺目;微风飒爽,螭首悬铃齐鸣,清脆悦耳。这让人感受到新时期负有的历史责任,让人会勃发出一种执着坚定的信念:文化复兴,崇尚文明。

月光下的山村

陈绪伟

今秋,月亮圆得不能再圆夜晚,我们从旋涡回县城,车停凤凰山腰宽敞处,南眺凤江月色,“啊!好一派陕南山村夜景”大家异口同声。那银亮的静美,那银光笼罩下的田园村院,格外惹眼诱目,迷人不忍离云。
“上龙头崖看去”有人提醒,随即我们爬上龙头崖,坐在龙头石顶上,遥遥俯视,这山脊沟壑中的田园、农舍、树胄、小溪等一览无无余,那平日里看不清的角落,此刻都在月色辉映下尽收眼底,那真是一幅境深远古朴典雅的山村月夜画。
惹眼的是那弯弯的梯田。顺弯顺梁一层一层地依着山势螺纹般地向上缠绕着,每一个梯田每一弯田里都有一轮月亮,也都是那样的圆,偶尔一丝风过,满田就荡漾起漫满梁的碎银子。思绪,如今山村这日子过得,连银子都到处乱扔随处可放了。
“看,田里有人”顺着同路人喊声的指向远远望去,这静美的月色画卷里出现了许多动点,那是在犁泡冬田,耕牛拉犁在前农夫把在后,一步一步前行,隐隐约约还可听到哗哗的水响声和农夫的吆喝声。这月色,村里的人们还没休息,辛劳地翻动着明年一弯田地的银光。最有趣的,是在这时候有小女子出屋-在院坝里,朝着梁上呵喂:“爹,吃夜饭啦!”喊声刚落,“吃夜饭啦”的清脆声就在整个凤凰山峦中迭荡,脆声未息,接着又是“好咧”的粗旷声音继续回响。
诱目的是山村甜美的人居,皎洁的月光下,那些院落、农家星星点点地散落在山坡间,镶嵌在竹树林中,显立在梁脊山包上,是那样的梳梳离离、飘飘然然,又如此地大大方方。无论你远眺还是近看,院落、农家的瓦房上,都泛着一绺一绺的银辉,又一绺一绺的幽蓝,房下窗户里的灯,透出橘红橘红的光,这橘红的光是从窗户里射出来的,与银色的月光交织在一起,勾勒出梦一样的竹枝剪影,悠悠地在细风中摇拽,异常地醒目和温馨。有些房顶上还有间隔着的亮瓦,也透出点点橘红的光,像是散落在瓦房上上的小星星把个幽蓝的瓦片映衬得更加幽蓝。
挑睛的是这里星罗棋布的大榆树,它那伞状一样张开着的树冠,月光下不再绿,不再黑,是银色的,每一片叶子都像一面小小的镜子,反射着月光,闪闪烁烁着,波光粼粼的。这些大榆树散立在山冈、村口、梁脊、沟头和院前,是那样的和蔼可亲,那样的雍容大度,那样的豪然气派,守扶着这山村里的一切。这时,闪烁着银色光斑的榆树里,偶尔传出几声鹧鸪鸟的叫声,把整个山村、田园、农舍、院落啼鸣得格外地宁静而幽蓝起来。
迷人的是那一条条潺潺东流的小溪,它那瘦长的、银亮银亮的、绕来绕云的身躯,在月光下格外逗人。它从山林里探出头来,急忙钻进一片竹林里,藏了好久后,忽而又从一坝田边跑出来,亮出扁扁身子,又赶快躲进一弯树丛,歇息一阵,它又从一家农舍跳了出来,像一条条缠绕飘逸的银带,更像一个个顽皮灵气的孩童。溪水里,月光显得更为明亮,水声荡漾起水花,把荧荧一溪水揉成细细碎碎的光斑,点点又点点,粼粼又粼粼,顺着小小的堤,帖着矮矮的坎,随着弯弯的道,转来绕去,一路轻歌地跑出村口,信心十足地奔向远方。
赏心的是那道道溪上的座座小桥,它总是在小溪的窄处,院落农舍的密处跨越着。不知多少年,它的身躯就这样诗意般地弯着,从小溪的这边,弯弯地在那儿,连着地,连着山,连着心,连着情,连着月色撩人的夜晚。这是多么靓美的一幅幅“小桥、流水、人家”月夜图啊!
月亮在升高,山村、田园整个地静下来了,只有近处农舍的院坝还可以隐约看见几只狗和猫追赶着,嬉戏着,并不时发出几声清脆的咪吠声。是啊,在这样的月光月色月夜下,牛已进圈,鸡已归窝,勤劳的山村人们,已经关灯,开始进入梦乡。
“我们也该回家了”车师傅催促道,就在这样的月光月色月夜下,恋恋不舍地坐上车。“山村之美,要在月光下才能真的明白”。我们由衷地感叹!



上 龙 岗

戴辉旭

假日周六,起个大早。街边的饮食摊主还在做着开卖前的准备。我便径直奔汉阴城北的千步梯去上龙岗,既锻炼身体又释放性情。
龙岗的初夏,林深叶茂。柑橘桃林散发出阵阵香气,黄白紫粉的各色野花遍布丛林与路旁,任自生长,自由绽放。
隐于半坡的菩萨泉道观庙宇清幽,在绿影掩映中悠然飘仙,正殿偏殿朱门大开,烟云缥缈,宽大的院场早被道士打扫得清洁无尘,庄重而超然地静候着山下城里城外的信士提香携供前来求愿。
转过三五人合围粗的菩提古树,距山顶方一半路程。有晨练和提鸟笼的人到此便折进了两旁的斜径,去观赏幽竹、棕榈、小叶梅、火棘等路旁植物的千姿百态。我是铁了心要上山顶的,便挥手抹擦了汗,继续登顶。
遇有下山的熟人,迎面打个招呼。见有山雀忽前忽后相邻,便噘起嘴学山雀叫声吹几声鸟语,但怎样吹也比不得山雀叫声的清脆、嘹亮、自然和优美,不一会儿,山雀就气急地向远处飞去,再不理登山的人了。我只好上气不接下气地埋头爬山,不再去顾两侧道貌神飞的松柏槐柳。
上了顶,方觉无比轻松和爽心,此时全然没了丝毫俗怨与烦恼。立足山顶放目,四野通透豁朗,丘岭由近及远,那秦岭终南地形如龙腾浪,由高山放纵开来,又收爪于婉转清秀的月河岸边。近处山沟里是绿油油的秧田,如地毯般平展;伸向远处的通村公路如一条玉带,连结起整洁的移民新居和新村小镇。远远近近的山乡风貌构成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岭南画卷,即使画家走笔多么传神,也比不得此般自然天成的景色如此诱人。漫步在这天高地邈的龙冈上,着实令人感动心旷神怡,意境悠远。也正因结了此缘,我才远离了通宵达旦的牌场,远离了太多的酒局,把一切俗怨封尘于记忆中的围城,常挤出时间来轻轻松松地攀登这古老的龙冈。
由山上归来,消除了积郁心中的烦闷和寂寞,恢复了久违的轻松与愉悦。
于是,我想着于繁忙的工作之余,要写点什么,读点什么,想着阳台上那些朝夕相伴于我的至爱的花卉盆景;想着等我太久的那两摞两毛宣纸;想着如何伴儿过一个丰富有趣的暑假……

清 晨 随 感
             
戴辉旭

初冬的早晨,我从将要梦醒的城中漫步跑来,踏上烟云霏霏的山梯,迎着刺骨的晨风,挤进园林深处飘缈的薄雾,毫无任何顾虑地一鼓作气登上了城北的山冈。
立在最高处观览着远远近近的山景,放眼回顾仍沉静在烟雾弥漫中的山城,城角上古老的文峰塔像刚刚苏醒的卫士,英气而风雅地注视着东山快要破口而出的暖阳。
城南那穿城而过的月河人工湖在烟波浩渺中隐约可见,湖岸与水中似有白鹭和野鸭在编演着童话故事,又似害羞的少女在柳飞绿掩中翩然起舞,使人产生许多无尽的遐想。
那人工湖把县城分隔为老城与新城,老城旧时的七街八巷已经扩展为宽敞整洁、景象繁荣的商业区;新城过去的村野千陌也已变成风格别致、环境优美的时尚群楼。老城新城像在赛跑,一个古韵里焕发了现代青春,一个新潮中承载着传统文明。
老城的土木古砖混凝土与新城的钢筋水泥装饰漆形成了绝妙的风格互补,在古老清纯的月河两岸相互点缀,相互辉映。
极目东方,东山口已冉冉升起了一轮红日。
啊!如此爽目清新的晨曦,把一个全新的暖阳带给了古老的山城,带给了勤奋的山城居民。

故乡泥土里的珍珠――乡音
•巫其祥•

乡音,就是一个地方的方言土语,是人人都有的,而且,很难改变。不管你降生豪门,还是落草寒舍;不管人生的旅途怎么走:是飞黄腾达,不定期是穷困潦倒;也任凭你漂流何方圣土、异域他乡,纵然昔日的惨绿少年变成了手白头翁媪,可总有一种东西依然不改,那就是由声调、方言、语音、语词习惯等成分构成的亲切乡章。离散多年的儿时旧侣偶然遇合,一口独具地方特色的乡音,会在倾刻间打开你的记忆之门,引领你到灵魂的根部,追回早已飞逝的童年美好岁月。即使彼此并不相识,只要一缕浓重的乡音飘过耳际,也会迅速拉近心灵的距离,带来一阵惊喜,一种温馨,一丝感动,一股乡情。不是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吗?
一个人的乡音确实难改,它是铭刻在一个人身上的印记。解放初期,沈尹默先生已六十有七,毛泽东和陈毅先后分别接见他时,沈先生的汉阴土语味儿特重,以致分别引起毛泽东和陈毅的疑问:“沈老是江浙人,怎么讲话的口音却近似四川腔呢?”沈老答曰:“我的祖籍是浙江吴兴,但我出生在紧领四川的陕南汉阴,并在那里生活了21个年头,从小与汉阴的父老兄妹朝夕相处,耳濡目染,感司最深,所以习惯了汉阴的乡音土语,听来亲切,讲起来顺口,那里是我生命的源头,“乡音不改鬓毛衰”哟!乡音成了我自带的“籍贯登记表”。正是由于沈老乡音的自白,才使后辈知晓他是汉阴老乡。
由于汉阴的地理位置和南北移民,使当地的“语言杂秦蜀”,“其声近蜀则如蜀”。即便现在,大凡汉阴人到西安、北京,一张口讲汉阴土语,皆称我们是“川蛮子”,遇四川人却认我们是老乡,乡音就是“地域身份证”。
毛泽东一生转战南北,然开国大典时的讲话,仍是满口浓重的湖南汀音。一次政协会上,竺可祯先生发言因绍兴土音浓重,大家听不懂,只好请人翻译。竺先生概叹:“我说英语能走遍世界,我说中国话却走不出家乡”。
乡音是一杯酽酽的茶,醇醇的酒,甜甜的蜜。如果经常地品一品,就会感到一股乡情在涓涓流动,就会在眼前时时闪现家乡父老殷切的目光,就会保持更多的质朴与真诚,就会保留一份永恒的平民情结和赤子之心。
乡情育乡音,乡音牵动乡情。“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对于流寓他乡的游子,一句乡音就足以令人热泪盈眶,心起波澜,这是很难用语言说出来的亲切味儿。有一次,一位汉阴人在北京动物园门口开店卖汉阴名食:油炸米饺的汉阴老乡拉进门内,联床夜话,樽酒叙情,重温归梦,并且吃、往、游、玩全都包了。无论走到哪里,只消说两句汉阴的乡音土语,有什么难处,就会有老乡来帮助你。是的,一句汉阴乡音,一盘肥肉搞(炒)粉条,一个油炸米饺,一碗甜酒荷包蛋,就能使飘落在海内外的汉阴游子思乡、垂泪、感慨、奋进。
中国的乡音方言可谓世界一绝,书同文,而各地语不同音。各地的方言土语,正是组成汉语俊秀一族的同胞兄弟。也就是说,没有各具特色,正是组成汉语俊秀一族的同胞兄弟。也就是说,没有各具特色、异彩粉呈的乡音土语,也就没有标准、动听、约定成俗的中国“普通话“,就没有被全世界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应用着的伟大汉语。
我深深感到,汉阴乡音土语那种独有的音韵美和精彩动人;那种幽默诙谐,那种简洁传神,经久不变,永不过时的生命活力;那种以鲜明的特色,跨越地域局限使更多的人能够欣然接爱的魅力;那种跨越时代,穿越历史隧道的时空,令人体味无穷。汉阴乡音,听来亲切,讲起格外地道,令人心驰神往,唤起许多生活的回味和亲切的情愫。
乡音,属于一个地域的文化范畴。凝结着特定地域内人们的个性精神。乡音,除具有语言学研究的意义外,对于研究当地社会历史、人口流源,艺文经济、自然风貌、民情风俗等,都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价值。这令我想到一个形象的比喻:故乡泥土里的珍珠。的确,汉阴美丽亲切的乡音,就像淹没融汇在故乡泥土里的珍珠。它实实在在的存在着,却又不像搁置在古董架上的珠宝那么耀眼夺目。偶尔在阳光下也有显露出一星半点的光彩,就如同海市楼阁一般,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思联想。你假如是一个酷爱艺术,又勤奋有心的人,把手伸进故乡的泥土里,可以触摸意识到它的存在,感觉到那种质的湿润与铿锵,这就是乡音乡情的凝聚与升华。
在各民族、各地区千百种乡音和谐地编织成祖国大团结的雄伟大合唱中,也许是对家乡的偏爱,总认为我们那擀朴憨厚的汉阴乡音,将一定会是乐曲中最美妙动听的一个灵动音符。正是由于这千百种乡音,才使中华民族产生了无与伦比的凝聚力。

茨 沟 竹 林

陈绪伟

竹娃和山桃同龄,一个院子,一路上学,一并考入高中……
那年,油菜花开的季节,他俩迎着晨霞,踏着金黄的田埂,在次沟边湾的竹林下,悄悄亲吻了。沟里的溪水静静流,欢乐地淌山桃羞涩的嫣容,激情地涌动着竹娃滚烫的心。他对她说:“这一生我不会再吻第二个姑娘”。
三年后,油菜花又开了。那天,山外来了一辆客货两用车,接着一阵鞭炮声,山桃的爹娘把她嫁出了山。竹娃送她,双双泪眼,相对无语。他看着山桃懒怯地坐进接亲的这车,随后茨沟就扬起一路的黄尘,她离开了边沟,离别了竹林。
竹娃,在那边沟的竹林下,紧紧捏着桃花恋双碟的手绢,痴呆地坐了三夜。
这年秋季,竹娃当了兵,复员那年他考上师专,毕业后坚定地回山里乡上中学教书,他心里始终眷恋那沟、那湾、那竹、那个油菜花开的季节。一人经常走他俩走过的田埂,坐他俩坐过的麻骨子石头,摇动他俩摇动过的“青梅竹马”。
翻过一年,水响三月,油菜花开。有一天,金黄的田埂上,山桃产背着一个孩子回娘家来了。院子里,有人在城里打工回来说:山桃离婚了,好男人赚了钱和一个发廊女搭上了。
山娃在院里找她,她不见。山娃天天登门,她爹娘求她。山娃给她签了个合同工,请她在中学做饭,她勉强答应了。
又一年春风,吹响了沟里的溪水,吹疯了油菜花儿黄,吹翠了边湾的竹林,竹娃与山桃又在那老地方相见了。
山桃悔疚地抽泣,溪水也跟着撞古跳滩地泄恨,青竹也心酸地飞落下哭啼的叶泪。山娃掏出珍藏了好几年的碟恋桃花的手绢,拭去她那眼角鼻颊唇边的流泪,然后紧紧地拥抱她,深情地亲吻……

穷汉张大牛

戴辉旭

月河在秦巴山里拐了无数个湾,其中有个湾叫洞湾。湾口住着个穷汉,穷汉的名字不穷,姓李名金贵。
金贵从不敢与县里来的人打招呼,自己虽然祖传的木匠手艺却只在家里做板凳,打个碗柜什么的,一次也没有出去挣过手艺钱,买灯油称盐用的是少的可怜的工分钱。娶凤女的时候,张大牛把所有的钱拿了出来,给凤女买了件涤良罩衣,自己做了两张新板凳摆在床铺边,跟凤女说:“你到我家里当媳妇,受了委屈喱 。”凤女道:“那有啥,只要你一辈子不择嫌我。”于是,他们白天跟着生产队里的人修水库、垒田坎,晚上在茅草屋里的窗台前数天上的星星,月亮出来后就进入那甜美的梦乡。
后来,他们有了儿子,两口子高兴的不得了。
再后来,县里对农民的政策变了,洞湾里开始把土地划到户。
这下张大牛来了劲头,白天黑夜的心思都在承包地上,想着干着,干着想着,凤女一心支持他。两三年后,他们把茅屋掀了顶,换上一色的青瓦,又给凤女制了两身涤卡。闲时,金贵总看着凤女直笑,凤女就望了娃儿笑。
住了青瓦屋的张大牛比原先精神多了,见县里来的人敢主动上前答讪两句了。
于是,他去县里开了会,学了食用菌生产技术,带回了技术,带回了技术资料本本,他迷上了袋料香菇栽培,从单层卧式栽培发展到层架立体栽培,技术上升了格儿,收入上也升了格儿,他反串把瓦屋又换成了红砖楼房。
县里把张大牛致富的事在广播里讲了三遍还不够,又在省科技报上做了介绍。金贵就把洞湾里的穷乡亲挨户请到自己家里,让他参观自己的生产场地,给他们摆自己种香菇菌的经验,后来,这些乡亲都成了万元户。
这时,张大牛的名字越传越越远,不少外地的客商来买他的香菇,许多外乡的村民来跟他学技术。金贵索性办起了食用菌生产技术辅导班,他的培训班不仅不收一分钱,倒转来还贴了不少钱。村上拉电灯线和办学校,他捐的最多;安徽遭水灾时,他一次就捐了两千元,县里的单位也比不上他。凤女理解金贵,总是一股子劲儿地依他。
张大牛有了名气,洞湾也有了名气。晚上,金贵和凤女在楼台上依旧数着满天的星星,金贵问凤女:“当我的老婆够神气吧?“凤女道:”你要能称头办个开发公司,那才算神气哩。“金贵惊奇道:”你怎么想出来的?”“电视里说的呗”。金贵得意了,喊道:“我心里早思量着这事了。”他说:“听县里人说,我们洞湾的香菇转口卖到了日本,小日本还准备到洞湾来投资办公司哩”。
凤女惊呆了。
金贵自豪道:“这回我真的要神气了,把湾里人组织起来干件大事。”
儿子急忙从房里跑出来推着妈妈笑,凤女捶着丈夫的肩膀笑,张大牛望了洞湾里十几户人家的灯火笑。

桩老二

陈绪伟
 
桩老二住在桩家湾,初中毕业回到穷山村,与父母和大哥耕种着六亩山坡地。
香港收回那年,刚26岁的他,不赖寂寞独自一人,走上百里进城看热闹,欢庆的锣鼓、跳跃的舞曲、亮天的焰火,吸引了他,忘了回家。当晚,他干脆帮着拆舞台干了一夜活,肯卖力,包工头收留了他。
打工5个年头,干白天抢黑夜,细心学手艺,灵巧又精干,和气还嘴甜,攒了七八万。想在城里安营扎站,就叫屋里的(老婆)卖掉自家养的三头猪,带着6岁的崽娃子,下山出湾进城同他一起闯世界。
“我搞我的建筑,凑钱买房子包吃穿。给你租个门面,做点杂货生意,混个心焦也给爸妈挣点油盐钱,减轻大哥的负担。”,“啊呀,这城里的铺子多得像牛毛,这个生意我做得了吗?”桩老二两口子就这样商量着。
为了干点名堂,桩老二起早摸黑地在工地上干,砌墙、焊接、装电叫干啥活就干啥活,从不偷尖耍滑,也不和包工头讨价还价,招人喜欢还能多挣钱。他总是说:“手上赶活,力气用不完”。与人交往他直诚、随和、勤快,不怕吃亏,邻居和旁人有事找他都肯帮忙,随叫随到,还非给人家做好才行。
桩老二屋里的名叫香翠娟,生得水灵、清秀,说起话来像山里的云雀一般亮爽,肤色形声,城里的女人也难以媲美。有人和桩老二开玩笑:“桩家湾的婆娘长得好鲜啊,小心叫人拐了喔!”桩老二俨然一笑:“拐不了,我们都是桩家湾林里的啄木鸟喂!”
香翠娟每天守店带娃,煮饭洗衣,活碌也不轻松。但为了多挣钱,她还在店门外整个擦鞋箱,闲时擦鞋忙时看店,双手经营。桩老二说:“莫把自己整得那么苦吗!”婆娘说:“再累也莫你累,干重活,还要抽空帮我进货,我这手边活不算啥!”
这香翠娟杂货店,有桩老二的为人、殷情,桩家湾婆娘的嘴甜、心灵,真还是得到投桃报李,邻居和过往的人都经常去关照他,回头客多了,这店里的生意也慢慢好起来。  
有一天晌午,香翠娟正给人擦鞋,因占道,被城管逮了个正着:“罚款!自己看着交”。她脸刷地红了就低着头说:“好哥哥呃,我错了,搬进来就行了,罚款就算了吧,有钱我哪还用得着擦皮鞋呢!”两个城管员把她瞅了一瞅,啥话没说,抬脚走人。
听说这事,桩老二下午赶紧做了个牌牌“店内擦鞋,冬暖夏凉钱一块”,香翠娟麻利挂在门面上,这样两口子你勤我快,你关我心,平淡和谐得叫城里人羡慕得心痒痒的。
一个雨天,桩老二上午正在建筑的三楼盖毡,不小心踩桄了踏板,跌伤了腰。那一阵子,香翠娟真是忙惨了,自己要照顾受伤的桩老二,还要进货送货、洗衣煮饭,操心山里的两老。邻居们天天见她扯着儿子,搀着桩老二来回医院地跑。这乡里人的生活就是平实得很,进到了城里也不那么浮躁,桩老二的腰也就慢慢地好了起来。
又过了几年,桩老二买了一套房,下加一个门面,把爸妈也从湾里接进了城里。人见人说:“桩老二你有个好婆娘呃,前世积德今世有福哦”。桩老二还都是那么俨然地一笑。
                                        

角 色 的 换 位

戴辉旭

林姐近来心情不顺,走路怕碰见熟人,回到家里变得爱发脾气。往日她可不是这样。这林姐人长得俏,风韵不比少妇差,心眼又好。很有人缘。小巷里姐儿们总爱围着她转,无论跳舞,打牌,还是遛街、拉家常,林姐是红花,大伙儿是绿叶,形影不离,就连那帮整天跟着林姐那口子屁股后面转悠的爷们见了林姐,也都跟向日葵似的满脸堆笑,尽量说好听的话讨她喜欢。可现在呢,还明摆着的事,林姐那口子因年龄杠子被免了职,在要害部门里成了最不紧要的半老头子。这时林姐上班的单位也跟着凑热闹,通知林姐提前内退,算起来从针织厂调进工商银行还才三个年头呢,更可气的是这不大的巷子里,周围的人像变了似的,见了林姐时,脸上没了往常的笑容,顶多吱一声匆匆过去了,更没人再到林姐家串们了。
倒是林姐那口子以前更体贴人了,上班中途有时会打个电话给她,还改变了以前经常不回家吃饭的毛病,现在不仅每天回家吃饭,手里还常常拎着些菜回家。无事做了就一边练着书法,一边和林姐说着话:  “我说小林呀,你就别在多想了,人生就这短短几十年,别人不捧你了,后半辈子自己捧自己。”
“你别嘴硬,难道你心里好受活?”
“我怎么啦,这不好好的吗?人家又没少我的待遇 。再说了,你虽内退了,每月工资照拿,比起你原来厂子里的工友可强多了。”
“你没见巷口那对狗崽子的样,你当局长时她小俩口把咱家门坎都踢破了,你给他们办了那么多事,现在倒好,见了我生怕粘住了,话不愿多说。”
“人家不是还给咱门送过礼吗?”
“那也不该这么快就生份了。”
他不言语,望着毛宣纸上那些失去了往日飘逸洒脱的字,他叹口气说:“人这东西就这么现实啊 ,尤其是现在。”他下意识地放下笔,果断地接着说:“干脆,别想它了,我们出去散步吧。”
于是,华灯初照的社区小道上,空矿清新的广场边,又有了一对漫步的夫妻。这对夫妻在经历人生荣耀与失落后,似乎明白了一些道理。他现在唯一的牵挂,就是盼望在外读研的宝贝女儿快快完成学业走向另一个人生舞台。


当上帝把东方地平线上的太阳送给你的时候,他就要收走西边天际的月亮。
                                                                                ――题记
情觞(小小说)

李泉森
风疾、雨凄、云瘦、天低。
又是一个雨打梧桐的季节。秋月再一次把目光投向饱含秋韵的深灰色雨幕。她渴望雨幕中再次出现那把花折伞。花折伞下那张永含微笑的脸已神奇地在她的眸子中空格,形成特写。尽管她深知这张笑脸和他的躯体已进入鸿隆山公墓,但他十年来在这样的季节一直是这样苦苦地等待和祈盼着。
枫是带着梦幻中的一缕情思从江南水乡来这的,在美术学院即将毕业的一个皎月溶溶的夜,他做了一个离奇的梦,一个叫秋月的少女含情默默的走进他的梦中,他清楚记得这位来自秦岭深处大沐坝的少女那灼人的眸子,苗条的身段,光柔的肌肤。他带着梦的温馨,知道绵亘千里的秦岭深处确有凤凰山和大沐坝这个地名,他确信大沐坝一定会有她梦中的秋月。
枫在大沐坝的“农家乐”中找到了秋月。这个秋月和他梦中的秋月一模一样。
秋月形似凤凰山深处一朵绽放的百合花,质朴纯洁;憨厚的如同大沐坝溪边的山石,坚韧敦厚;她的思绪如同凤凰山一样,是一块纯天然的、有着得天独厚风韵、正待开垦和策划的处女地。
枫想和秋月说话,想告诉她来自江南水乡那个夜晚美丽的梦。秋月也想告诉他,我在那个梦中认识了你,还看见过你腰上有巴掌大一块红色的胎记。枫和秋月相识了。
“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枫欢快地吟出了这行小诗。
枫说他喜欢山青水秀的陕南,喜欢葱郁的凤凰山,更喜欢大沐坝的“农家乐”。秋月说,你千里迢迢来陕南,来吃“农家乐”另有其它的原因。
从初春到深秋,枫在秋月家已是常客,作画,写诗,寄情山水,有时也帮秋月家干些农活。那天午后突然下起雨来,雨很大,山体滑坡,枫回不了城。秋月把自己的寝室收拾干净,留枫住宿,进入闺房,枫又一次嗅出水乡之夜的那段余香。
雨未停,险未除,天留客。秋月的家成了枫的驿站。
枫是个闲不住的猎奇人,说什么也要背上背笼和秋月一块出去打桑叶。泥泞的小路上,负重的枫扭裂了踝骨。
枫在秋月家养伤,目睹白胖的蚕做出了圆实的茧。他写诗,赞叹蚕吐出的银丝是丈量人生价值的尺子。他做画,把他对秋月的爱深深地寄情于山水中。
秋月用热毛巾轻轻地为枫敷伤,他们把心底的感激和互存的内疚用耳鬓厮磨的微笑化解。秋月说,要不是帮我打桑叶你不会受伤,枫说,我为你受伤值得。
一日三餐,洗衣敷药,枫在病榻上为秋月和她的农家乐绘出了蓝图。小院溪流,水车扬雾,曲径通幽,枫亭抱月,松下奕棋,茅舍沽酒,简直把一个农家乐硬生生设计成一处世外桃源。枫说:如果这个农家乐做成如此规模,它将会成为年收入可达数万元的休闲山庄。
秋月爱枫,要是真像梦中那样,她红着脸把自己关在闺中遐想。
枫又做了一个同样的梦,那山,那水,那映像海绵一样平软的山石伴着身下秋月的体温,还有秋月那块湿漉漉的处女地。
伤好了,枫要走,他说:休闲山庄建好后,我一定回来。回来就不走了。这里就是我理想中的家。
两年后,那个红叶相思的季节,枫回来了,他拖着瘦弱的身子回来了,秋月做了很多菜,他们在茅舍沽酒。
还是住在秋月的闺房,这间房成了病榻。
秋月的心很冷,隐隐作痛,直想哭。
小住一月。悄零飘落的枫叶在秋风中打旋。一辆白色的救护车接走了枫。
枫留给了秋月一本画册,走前那天晚上,枫说这画册我走后你一个人看。
秋月没有按枫的意愿做。她很想知道这画册的秘密。
“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爱人”画册的扉页上作者的题记。
“小院溪流是两幅画。一幅是秋月的农家小院中一条欢快流动的小溪,穿过院边的围墙,无声地流入大沐坝。一幅是在这农家小院的闺房中秋月和他在那样,他的亢奋和秋月的含羞跃然入目。
“水车扬雾”也是两幅画。一幅是现存的秋月小院溪边水车旋转激起水雾的速写。一幅想象画中和秋月做爱的激情。
“曲径通幽”是两幅画。一幅是秋月农家小院一条蜿蜒的石块铺成的小路通往山的深处。一幅是枫正在疯狂地开垦秋月。
“枫亭抱月”是两幅画……
“松下奕棋”是两幅画……
“茅舍沽酒”是两幅画……
“这一切都是梦中的爱和梦中做爱,但我不能去伤害爱和我爱的人”。墨迹未干,似有泪渍。
秋月平静地走近枫的病榻。“画册我看了,你画的我都能做到,我只想证实你腰上是不是有那块巴掌大的胎记。
翻动枫瘦骨嶙峋的身子。天!真是天意啊!果然有那块胎记!秋月的泪水滴在枫那张纸一样皙白的脸上和那块暗红色的胎记上。秋月说:你摸我的身子,我要照你的画去做,我要让你……。枫说:秋月,你是一幅完美的画,我是不能得到画的人,但我不能玷污她的圣洁。我应把至臻至美的爱赠予他人,就像蚕把丝留赠他人,这是一种美。就像我把至真至诚的爱留在心底一样……。秋月说,哪怕你把想要的地方摸一下,这辈子我都是你的人。枫痛苦地闭上眼睛,艰难地摇了摇头。
……
他走了,他是患白血病走的,走的很安详。
“那年我二十一岁。”秋月喃喃地说。

从“小作坊”到“大舞台”

――记优秀农民企业家、市政协委员徐荣春

一栋栋村民住宅跋地而起,一条条通村道路建成通车,一条条大桥跨越东西,一座座校楼美观靓丽,一个个村民腰包鼓起。村民们在丰收喜悦之际,怎能忘记曾经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慷慨解囊,为村民们提供就业舞台的奉献者---他就是农民企业家、市政协委员徐荣春同志。
一个靠打工起家到创业有成,继而成为安康市私营明星企业,这是徐荣春从面粉加工小作坊到汉源建材公司的发展历程。这个勤劳朴实的五尺汉子,用勤劳的双手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创业之歌。

创 业 之 路 

1969年,初中毕业的徐荣春因家庭困难,只好放弃就读的机会而回家种田。之后的十多年间,一面种田,一面给别人当学徒工,干起建筑行业。由于他廉洁奉公,勤劳苦干,助人为乐,先后担任本组出纳、月河村委会副主任。
1997年改革的春风吹拂着秦巴大地,不甘落后的徐荣春坐不住了,当时把打工挣的钱,集中起来承包了汉阴县城关镇月河村面粉加工厂,开始了他在事业上的第一次创业尝试。当时有人对他说:“国营粮食企业都垮了,现在去承包村面粉加工企业,岂不是重蹈垮台的覆辙吗?”。父母也强烈反对。但是,他坚信自己选择的道路,义无反顾。
小店开业后,在做好村务工作的前提下,他拿出“拼命三郎”的勇气和干劲,村务、经营两不误,不分白天黑夜的干,短短几年时间,通过筹资30余万元对面粉加工店进行了技改扩能,并将所获利润全部用于扩大再生产,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也得到长足发展。不仅解决了当地12位农民的就业,且累计向国家和村上交纳税费达120万元之多。由于注重质量,优质服务,面粉店的名气逐渐树起来了。到2004年底,徐荣春已有上百万元的资产。

经 营 之 道

徐荣春深深懂得,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就在于拓宽思路,把握机遇,扩展空间,挖潜经营之道。
2005年5月,同另一企业老板将濒临倒闭的汉源水泥厂进行了整体收购,投入1000多万元,创建了汉源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他担任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管理、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工作自然就落在了他的肩上,他也深知自己身上的担子有多重。怎样抓管理,如何抓提效,缺技术人才怎么办?既是他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公司扭亏为盈的关键所在。上任后,在一次董事会上大胆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说,企业要做大做强,核心是管理,重点是人才。企业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在他的倡导下,公司先后高薪聘请了十多名生产管理技术人员,还经常把一些专家名师请过来,把员工派出去进行培训, 每年拿出一定资金作为员工培训经费。在抓业务过程中,他对每个工种,每个岗位都制定了岗位责任制和考核细则,并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严格的制度来进行内部管理。通过建章立制,科学管理,促进了企业的和谐发展。
企业党建与工会,是凝聚员工活动的方向标,这是徐荣春在公司会议上,在与其他企业座谈时,经常说到的一句话。徐荣春说,一个企业家、一个企业,只有永远听党的话跟党走,这个企业家、这个企业才能实现更大的自身价值、更大的社会价值。公司创建不到三个月,就先后建立了公司党支部、工会、综治和安全管理机构,他不但积极督促开展各项活动,而且尽力参加。他把关心员工生活作为兴企的根本,在他的关怀下,公司支部新发展了两名党员,6名员工已列入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工会会员也由原来的60余名发展到98名,公司呈现着勤劳苦干,团结拼搏的奋进局面,使企业经营效益一年上一个台阶。2006年底一举扭亏为盈,当年产量即超过了近三年的总和,产值达到3500万元。到2007年末,产值达到4300万元。安排社会就业300余人,其中当地农民就达150余人,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初小作坊已开始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奉  献  之  歌

徐荣春很节俭,从不乱花一分钱,但对国家和社会的回报是极为大方的。他没有忘记是党的好政策给了他致富的契机,是这个共同进步的社会给了他施展才能的舞台,他认为赚了钱对社会就要有更大的回报。
徐荣春在发展企业的过程中,始终把村民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为已任,十多年来,个人为本村修建公路和道路硬化陆续捐资达40余万元。徐荣春在担村副主任的五年时间里,主动为168户村民协助办理了建房审批手续,土管干部所到现场勘测丈量的前期费用都由他个人承担,没让村民花一分钱。月河小学拆旧建新,他不但亲自监工,而且还带头捐资2000余元,使该校建成了全县最漂亮的教学楼。
2006年,在全县推进新农村建设工程中,徐荣春和他的公司为全县通村公路硬化,将6万余吨水泥以每吨低于市场25元的价格支持公路建设,仅此一项价值就达百万余元。此外,还为边远的漩涡、铜钱等山区乡镇建桥修路捐资5万多元。

履  职  之  声

徐荣春以出色的业绩,在创业的同时,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市政协委员,市政协召开的会议和组织的各类委员活动,公司工作在忙他都按时参加,会议讨论他总是积极建言。2006年提出的“关于大力开发汉阴双河、石条街两乡镇丰富的石灰石,提请加快两乡镇道路硬化建设”的提案,得到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与采纳并付诸实施。关于提出“加快月北通村道路建设”的提案,很快得到县上采纳落实,月河至新星、月河至同心的两条通村道路已全面建成。2007年提出的关于“请求扶持汉阴月河河堤工程建设”、“发挥技术专利作用,充分利用野生资源优势,发展五倍子特产,促进全市山区农民快速稳定致富”等提案正在进一步落实中。徐荣春参政不辱使命,履职紧扣中心。他就是这样默默的辛勤奋斗,发挥了一个市政协委员应有的作用。
正由于徐荣春潜心经营企业、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为乡村建桥修路、普九教育等方面积极捐资捐物,他始终把社会责任感作为自己办企业的信条。十多年来,他所经营的企业累计共为国家交纳的税费达300多万元,曾多次受到表彰奖励。尤其是企业和他本人自2005年起连续三年荣获市、县“优秀民营企业”、“先进个人”、“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脱贫致富带头人”的光荣称号。这些墙壁上大大小小的奖匾和证书,正是这个农民企业家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
(黄仁洪)

以笔为犁 耕作不息
 我写作生涯的苦辣酸甜
•巫其祥•

姓巫名其祥,笔名争荣,男性公民,丁丑年农历五月生于闾里,落草凡胎,农家后裔,出身寒门,汉阴人氏,祖籍广东。忝为科普作家,政协委员。童年居乡,少小生活在山野,随先父瑞庭公、先母欧孺人耕读,寒窗14载。古人视五月为恶月,古书有“不举五月子”之说,吾为“五月子”,命途多舛,坎坷半生。一生似乎与“灾难”为伍,人生“三大不幸”,吾已历经其二,幼年失怙,家道艰辛,艰难成立。自幼及暮,五遇命险,大难不死。三报“突贡”,都说够格,不是嫉,又说退休,诸多借口,总难成就。
虽学农出身,却做作家梦。鄙人天生才思不敏,笨如蜗牛,聪慧与我无缘,执著倒还贴切。更事后,兴趣广泛,好读杂书野史,文史经哲,均有涉猎,偏爱舞文弄墨。但自愧墨水不足,自知学识浅疏,大脑没有“文学细胞”。然学“笨雀先飞”,加倍努力,苦读先贤名著,深入生活体验,夜伴孤灯,“爬格”不辍。坚信“天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
步入社会后,搞过农业,干过工业,教过干校,也弄过新闻,可谓典型的“万金油”。及壮,而立之年,偏遇“内乱”,一事无成。苦如心实,无意仕途。虽有野鹄之志,从无腾云之缘。一介野夫,命如野草。因写杂文,被恶魔“对号入座”,受“地头蛇”陷害,当过黑帮,挨过批斗,坐过冤牢。“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一生信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佛教“因果报应”论。
历经磨难,曾发誓辍笔,然积习难改,气候一好,又死灰复燃。明知是送死,却偏如扑灯蛾,死着心眼儿往油灯上扑。为名乎?每浅斟低咏无非野俗之调,偶笔耕炊烹多是粗茶淡饭之类,上不得席面,自知难登大雅。蒙编辑厚爱,常借报刊一隅,得以填充版面,售一些“豆腐块”文章,羞于手笨文拙,令诸君耻笑,从不敢自鸣得意。写到极处,“书到用时方恨少”。为利乎?千字文能值几何?就是编个集子,还得当销书商,难上加难。古人云:“著书都为稻梁谋”,未必尽然。“人生识字清贫始”,现在却是“稻梁要为著书谋”。古今中国千千万万作家中,专凭“爬格子”发大财的能有几人?如果靠它挣饭吃,养家糊口,恐怕要饿倒一大片。难怪有人说:“聪明的人做生意,有能耐的人去当官,只有傻子才写书”,“智”者不为也。为什么还要硬着头皮写书呢?“作家”的诱惑,文学的魅力,出书的欲望,责任的躯使,这些美梦又常常驱使我在文学这条狭缝中去拼命地拥挤。真正能修成“正果”,登上文学光辉殿堂的,能有几人?不过,我觉得人活在世上,总得有点精神,有点人格,有点骨气,有所作为,有所贡献。各人以各自的岗位和长处,为社会为人类贡献。写作是我的兴趣,我的追求,追求真理。因为心没死,天天有话要说,有话不说憋得慌,有文不写就象丢了魂一样。因此,我以写为乐,一写就乐,一发表、一出版更乐,乐此不疲,似乎成了癖好。
吾本布衣,工薪微薄,甘于寒贱,安贫乐道。处事对人,均甚认真,生性刚直,不会阿谀,老实巴结,往往吃亏。清人郑板桥说:“吃亏是福”,亦不后悔,问心无愧。诚如李商隐言:“攻文枯若木,处世钝如槌”。饱受人间艰辛,认识世态炎凉之后,身处逆境,奋而为文。好在有文学作为精神支柱,50年来,先后在全国和省市70多家报刊发表散文、杂文、科普、方志、论文等,计有3万余篇、5000多万字。并鼓捣出版小书12部:《农谚选释》、《节气与农事》、《秦巴山区土特名产》、《陕西名优土特产》、《可爱的汉阴》、《中国节气与节日》、《秦巴夜话》、《桃李满天》、《陕南美食》、《秦巴流韵》、《陕南红色歌谣》等。著作、文章和论文在社会上有一些小影响,先后在全国和省内外获省部及国家一、二等奖40余次。《节气与农事》1986年获省优秀科普作品一等奖,1992年又获省首届“科技之春”二等奖;《秦巴山区土特名产》1994年获西南、西北9省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1996年又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陕西名优土特产》1997年获中国第四届杨陵农博会“后稷金像奖”,2002年获省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陕南美食》2007年获省餐饮行业特殊贡献奖;多篇论文、杂文、科普、民俗小文章,分别获全国、陕西、四川、山东、重庆、河南、宁夏、北京等省市一、二等奖。个人1991年被评为省有突出贡献的科普作家,同年又获省自学成才二等奖,并被推荐为全国自学成才先进典型;1998年被授予省、地首批“德艺双馨”优秀作家荣誉称号。退休后,年年有小奖。
现忝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农学会、中国民俗学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陕西作家协作、省杂文学会、省图书评论学会、三秦文化研究会研究员等会员。鄙人其传略已充数载入《世界名人录》(5卷)、《中国科普作家传略》、《中华人物辞海》、《中华优秀人物大典》、《中国当代方志学者辞典》、《中国专家人名辞典》、《世界文化名人辞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等30余部典籍。
现已退休,才有时间去思考自己走过的道路,苦辣酸甜内心自知,成功、失败心里明白,荣辱、祸福胸中有数,才知道自身的微薄价值仍然存在。于是,被压抑了的激情又重新迸发出来,开始风风火火地经营写作事业,几乎一年出一小书,每一部作品都是对社会的贡献,把心血化为文字是人生的成果。但从不见利忘义,只是为了那永不消逝的梦,为了慰籍曾经伤痛的心灵,为了丰富有价值的人生,为人民作点小小的奉献。
“杨花榆英无才思,但效蜜蜂蚂蚁勤”。我的“座右铭”是:“宜勤勿懒,宜急勿缓,迟之一日,后悔已晚”。弹指间,在“爬格”生涯中已挣扎50余年。“白发萧萧入泽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了这缺少天赋而又难以自拔的人生选择,“老牛亦知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老朽有自题诗云:“年届古稀无所求,学海茫茫度春秋。搜尽枯肠著拙文,语不惊人死亦休。”文章的生命力,是我终生的追求;写自己熟悉的,这是我创作艺术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尚有一段余生,惜时如金,但愿,多读几本奇书,多历几件奇事,多作几篇拙文,多出几本拙作,智世人之所愚,愚世人之所智,吾愿足矣!


两合崖观音阁记

蒋孝琬

汉阴县蒲溪两合崖观音阁,座落蒲溪集镇北一里许,距汉白公路二百五十米。此处山岩仅三十五米余高,但层峦迭嶂,险峻奇特,有联曰:“山高水滴门两扇石上清泉洞中仙。”
相传,自汉代以来,此山日张夜合,且有妖邪出入,过往行人莫不恐惧,适逢观音大士去游此地,大发慈悲之心,大显神通之力,一掌将此山劈开,山宽丈余,下宽二尺,仅容一人出入,形成天然一线天之奇观,工在左侧造一天然壁洞,深五米五,宽六米八,高七米。民众为感念观音大士威德,世代相沿,于洞中供奉观音神像,四时香火不绝,洞中悬壁龙头滴水,发众求水治病,每每有求必应。清道光八年,民众于此重修观音阁,据碑文载:原像隐现矮小,不足以壮观瞻,因同众首士募资重修观音阁,塑大士金身像,颇具威仪。后因战乱频发,庙宇惨遭破坏,文革期间庙像俱毁,虽如此,民众信念不减,仍香火不断。 联曰:两合崖下百佛现世,一线天内群仙隐身。
改革开放后,不少禁锢解除,八五年恢复古庙时,曾挖掘出汉唐明清时人的古铜钱数枚,现存入庙中。为弘扬我国道教文化,现恢复了观音阁,修建了药王殿、灶司殿、三清宫、玄天宫、十八罗汉洞、过仙桥、八仙洞,龙王江、龙潭等百余神像和百步登云一洞天景观。现有庙堂、洞神洞、接待室四十余处。除每月初一、十五外,一年有三会,即: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逢会期间,游人香客,人山人海,香烟缭绕,盛况空前。文化景点建设及管理资金支出,全凭广大信士及首人赞助捐献,由主事及众首人推选专人管理,任何人无权挪用或巧立名目支出。观音阁所在地后坝村广大群众,在人力和其他方面鼎力相助,主事及所有执事同心协力,为弘扬道教文化,日夜奉献,风雨无阻,两合岩观音阁日益兴盛,一九九八年五月二十六日,汉阴县人民政府批准:两合崖观音阁为道教活动场所,使之成为我县一个旅游景点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两合崖观音阁不仅是弘扬道教文化的场所,也是旅游盛地。山崖草绿如茵,繁花似锦;悬崖青藤垂吊,宛如仙人挂帐;山古流泉清凉,夏日饮用,沁人心脾;更有百步登云一洞天之美景,游人于此,心旷神怡,志澄心定,颇有离尘脱俗、超然物外之感。众多天仙神佛,俱是以善行道济世,扶正除邪,故享千秋永祀。刚正人士于此,浩然之气更足,邪恶相济之辈于此,弃恶迁善之念顿生,此于社会功莫大焉。道藏经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此乃千古名言,望过往诸君共勉之。


红毛野人的传说

殷少卿

凤凰山北山脚下,一条小河从山中流出,名清水沟,我县的清水沟水库就建在这里。在清水沟水库的斜对面有一座小山,山头,坡下,旧时有烧缸的土窑,主人也姓姚,所以大家把这里叫窑场。
窑厂窑门向东,这里烧的坛坛罐罐很出名,在窑场门的东边偏南的山脚下,一条路的破上。旧时曾有一大一小土地庙紧而立,我和孩童们就曾在此庙前玩耍。大家都奇怪这一大一小的俩个土地庙,为什么挨在一起修建?后来一个老爷爷就给我们讲:
很久以前这个地方出过红毛野人,红毛野人全身长着红色的毛,比人高,长着两颗很长的獠牙,一双绿色眼很大,很吓人。过路的人都怕它,这个红毛野人若遇到过路的人,就拿住双手哈哈大笑,一直笑到晕过去,也不松开过路人的双手,等红毛野人醒来就把人吃掉。后来,大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凡是须从这里过路的人,都两手各拿一节粗竹筒,等遇到红毛野人来抓双手时,刚好抓住竹筒,等它笑晕倒地后,赶快跑掉。
就这样过路人常常胆战心惊,唯恐避之不即而丢掉性命。
又过了不知多少年,消息越传越远,就来了一个道人告诉乡邻:你们赶快准备砖瓦,我用法术把它压在土里后,你们就修一座土地庙在这上面,把它镇住!果然从此这里平安了,但过了两年又出现了红毛野人,大家急忙把那道人找来,道士又将红毛野人压在土里,吩咐乡邻在挨着土地庙修一个土地庙。从此后,  这里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红毛野人,大家管这里叫双土地庙,直到70年代才被拆除。
                                             
铁瓦殿后山崖有铁锚
殷少卿

平梁镇长坝村二组农民邓世和,是土改时从兴隆村王家牌移户的村民,从小生活在山里,爬山是能手,大家称他是山猫子。
1981年夏天,它神秘地对我说:“铁瓦殿后山崖有铁锚!”我还没有反过神来他又接着说:“我昨天挖药时,爬头道崖时,我见崖边上有一个很大的死树根挡着路,它上面长满了绿黑色的青苔,我就打算一刀砍断这树根好爬上去,哪知我一刀下去, 的一声,砍在了一根铁上,把虎口都镇痛了。一细看,刀砍了一个豁,那根铁上砍出了一个雪亮的印子,它整个都是铁,有三个枝,掀不动。我想,不对!这里连人都爬不上去,怎会有个铁锚?所以,药也不采了,就赶快跑回家。”
我听了不以为然,认为他在编故事。就问他,:“你该不会弄错了吧!”他拿出那把弯刀叫我看,刀口豁了寸余的口子。他又说:“当时想,这怕是祖师爷镇山的法宝!我砍了刀,有点怕呢!”
这个故事不是传说,邓世和是我邻居,他女儿邓增莲也知道这事,但本人已移居山东了。

                                        
菩萨泉的来由

蒋孝琬

汉阴县菩萨泉座落在汉阴县城北后山,从公路上到庙口400步,约200米。原碑文记载于清康熙45年,1706年,岁次丙戌年,庙名龙泉寺。相传天旱成灾求雨到此处,三日内旱情解除,得名为“龙泉寺”,据今182年,后改为“菩萨泉”。菩萨泉是我县八景之一,是我县闻名景点,每年三月三庙会延至现在,古会十五天。(一)二月十九菩萨泉庙会五天;(二)白衣庵会五天;(三)三月初三祖师庙会五天,共十五天。三月三日庙会远近闻名,解放前解放后,延至在九二年都是人山人海,前来赶庙会的远有河南、南阳、武汉、汉阳、四川、西安等商人,卖毛笔的、卖匹布的、卖灯草的、买牛羊的,故得名三月三牛羊大会,现改为物资交流大会。各地农民朋友、商人、老老少少都习惯于赶三月三庙会,并是农民朋友购农具,准备春耕生产的大好季节,农民朋友带来了各种随手农具都要到会场来销售,商人忙于买卖交易,赶了三月三庙会是一年的吉利。
汉阴县菩萨泉有三大迷人之长处:
    一、上山岗高处辽望,站在菩萨泉前后看个完,有山、有滴水、有神、有庙会,真是鸟雨花香,古联曰:“三百里河山不知何年图画,数千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
二、山高水高是菩萨泉第二点迷人之处,更是我县八景之一,有名的卧龙盘居,龙头吐水,清泉可口, 信士烧香、讨水治病的好去处,解放前乃天旱,民间求雨褥导之处。
三、山上大树有几百根,现基本保存完整,其中有一根大菩提树,最负盛名,且历史悠久,相传菩提树结果,菩萨降临,食之可以长寿。此大树明万历年间,公元1599年,万历25年,岁次已亥年,全国各地大修城墙,防盗防贼,实行城内打庚,天气大旱无地躲阴,热的无法生存,就到山上树下盛凉,已有四百年之久。
中国宗教相传说菩提树60年开一次花结一次果,并在甲子年为准。查记载,同治三年甲子年,1964年,时隔136;民国13年甲子年1924年,时隔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984年甲子年,时隔16年,据附近农民说:“此菩提树在这一年里开了花,结了果。”菩提树全国稀少,乃珍贵树种,树型与皂角树相同 ,有区别的是皂角树茨向下长,菩提树茨向上长,现已有400年历史,根深枝茂,现已有3.4米围,直径1米多。春天树高清秀,风吹叶子相撞,发出的声音似笑声。
菩萨泉的名字远近驰名,文革期间神毁像倒,大殿办起了卫校,殿后房倒,古典全完,毁去了卧龙,龙头被盗。
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很重视古典文物,文教局亲自抓文物管理的建设。98年组织了各方面的力量,利用原址重修菩萨泉,恢复了前后大殿,按原貌新塑起观音、龙王、祖师、文昌、财神等神像。2000年借西部开发机遇,办起了三月三庙会且搭台唱戏,人山人海,来赶庙会烧香群众络绎不绝,也为县内群众休闲散步增加了一个好去处。


中国·汉阴 版权所有:政协汉阴委员会办公室 陕ICP备05010055号
地址:汉阴县城关镇和平街 电话:0915-5212601 投稿邮箱: